前段時間,慶祝浦東開發(fā)開放30周年,總書記講話時特別說道,浦東就是勇于挑最重的擔子、啃最難啃的骨頭。浦東這一路走來啃過哪些難啃的骨頭?挑過哪些最重的擔子?浦東新區(qū)管理委員會首任主任趙啟正先生就在12月7日播出的《這就是中國》節(jié)目中進行了解讀。
當時做浦東開發(fā)的時候,大家就有顧慮,這里農民很多、舊的廠房很多,如何處理安排農民呢?處理不好就是社會不安定,農民同志會受苦。在浦東開發(fā)最初的七八年里,大約有40萬農民脫離了土地,這是絕大的一個數(shù)字,這個安排當時下了很大的力氣,要給農民的房屋足夠的補償,每棵樹都要算它的成本予以賠償。老年農民離開家的時候,會圍著他的家、圍著他的井轉來轉去舍不得走。中年農民則考慮的是在市區(qū)我能做什么?我會種田,我不會開機床、不會開汽車、更不懂電腦。
中年農民就是要培訓。比如說,當時我們很需要出租汽車司機,請他們作為駕駛員,但這也不容易。他們開了車之后,開幾個月不想開了,說自己不認識路,因為當時還沒有導航,要看地圖,開到浦西就更不行了。中年農民于是交還了駕駛證,管委會還得再想辦法給他們找工作。另外,他們還不太習慣工廠的準時上下班,特別不適合在流水線。趙啟正先生回憶稱,有一年過春節(jié)的時候,管委會前往現(xiàn)在環(huán)球金融中心的地基,那年因為金融危機斷了來源就停工了。趙啟正先生在那里發(fā)表了一個演講說,這個停工是暫時的。浦東列車越開越快,現(xiàn)在外地的農民工都上車了,我們本地的農民不上車嗎?請大家一定要上車一塊兒前進。
關于農民的問題是第一個難點,第二個困難就是我們高水平的設計。以陸家嘴為例,要每一棟樓都設計好,以后蓋的時候絕不能像木匠邊設計邊施工,一定要嚴格地按照我們的模型制作。這里是個樓就是個樓,至于圓一點、方一點投資者可以做主,但是我們體積和面積就這么大了,因為我們按照這個供應電、水以及交通通道。有了這樣精細的規(guī)劃,我們就問全世界哪個城市是這樣規(guī)劃的?回答是沒有。外國有規(guī)劃好的經驗是局部的,法國、英國都有,他們有小的開發(fā)區(qū),沒我們這么大,但他們有經驗,我們把他們請來,最后五個設計小組、五個模型、五個圖紙把它歸一。也就是說,第二個是關于人才的問題,我們缺少高端人才。到如今,這兩個問題都得到了解決。
(素材來源:《這就是中國》節(jié)目組 編輯:劉清揚)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