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我不是財神》節(jié)目中90后“老股民”陳詞是位十足的炒股“技術派”,喜歡用技術分析來研究股市。陳詞提到自己選擇2015年作為切入股市的契機,也是經過了反復技術論證。他將斐波那契數列與股市相結合,以2015年為例,他將1月5日這天看作“1”,日子往回數五天、八天、十三天、二十一天、三十四天、五十五天、八十九天,通過觀察這幾天的走勢,他推測一波跌勢要結束了,股市要往上漲了,于是他果斷入市。在2015年這樣一個刺激的市場中,成功保住了自己的利潤。通過自己研究出來的炒股方法,陳詞實現了七年本金翻一倍的收益。
全能顧問團專家表示,將陳詞七年的收益率與滬深300指數相比,他的收益還是明顯跑贏指數了;但如果與偏股型基金收益相比則還是略低,陳詞七年平均年化收益10%,而偏股型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為14.1%。專家表示量化交易目前已經占到市場成交額的兩成以上,也就是說我們碰到的對手,可能已經不是一個人,它可能是機器是人工智能。整個A股市場目前來說,雖然還是以散戶交易為主,但量化交易的占比在迅速提升,也就是說我們的對手,“韭菜”在變少,“鐮刀”越來越多,甚至可能都不是鐮刀,而是聯合收割機了。
那么,散戶還怎么繼續(xù)炒股呢?對于既不會看指標、又不會看基本面,但又想炒股的股民們,專家又會給出怎樣的炒股意見呢?
更多精彩就在每周二晚22點30分,上海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我不是財神》,教您省錢,教您花錢,教您賺錢!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劉俊 編輯:老徐)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