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上海發(fā)展“伴手禮”經(jīng)濟,還缺點啥?
小長假前夕,朋友圈一個"咨詢上海有什么適合的特產(chǎn) 做伴手禮"的帖子,讓大伙討論了一陣,跟在后面一堆五花八門的回復(fù),在讓人捧腹之余,也引人深思:現(xiàn)在來上海,似乎還真的挺難想出 能買點什么送人的。上海發(fā)展伴手禮經(jīng)濟,還缺點啥?
"萬能的朋友圈,征集下上海的特產(chǎn),適合做伴手禮的東東有哪些?"
"紅房子奶油小方,大白兔奶糖,光明牛奶,水蜜桃..." 微信朋友圈里的這條帖子,引來了五花八門的回復(fù),讓人腦洞大開,如果把這個問題,從網(wǎng)絡(luò)搬到現(xiàn)實,會有什么答案呢?
伴手禮,這個流行于閩臺一帶的古老習俗,和"人情味"密不可分。外出旅游,總會隨身攜帶一些當?shù)氐拿朗程禺a(chǎn)或紀念品作為小禮物,送給親友、聊表心意,價值雖不名貴,但禮輕情意重。
想當年,梨膏糖、五香豆、大白兔奶糖,也都是上海響當當?shù)?、公認的"美食名片,但隨著物產(chǎn)日漸豐富、以及流通渠道的多元化,這些"老字號"不但沒能發(fā)展成 為深入人心的上海"伴手禮",而且在本地人心目中,也逐漸"邊緣化"。
而在臺灣,伴手禮已成一個龐大的產(chǎn)業(yè),臺北101,專辟樓層,集聚全省各地的伴手禮,成 為營銷各縣市文化特色的"尖兵",此外,各地也會舉辦多種創(chuàng)意活動,來推廣當?shù)氐?quot;伴手禮",在強勢宣傳下,像鳳梨酥、牛軋?zhí)恰⑻栵灐@些幾乎都已成 赴臺旅游必買的美食。
其實上海,也不缺少有口味、有故事的東西。像上世紀30年代,就有法國師傅將一種"耳朵餅"帶到當時的遠東第一高樓:上海國際飯店。浪漫的海派文化,賦予 它一個美麗而又形神兼?zhèn)涞拿郑?quot;蝴蝶酥"。
一杯濃咖啡 配一份蝴蝶酥,據(jù)說這是當年張愛玲下午茶的標配。
而今,國際飯店"上海第一高樓"的美譽,早就被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所取代,但當年的蝴蝶酥,卻在這家小小的西餅屋保留至今。
對老上海來說,這份西點有情懷,有口味,還倚仗著國際飯店這塊老牌子;可要說作為伴手禮送人,似乎依然欠了點"火候",而對更多外地游客來說,也就是"走過路過 不錯過 "而已。
如果可以在"平行時空"借鑒的話,臺灣這家百年糕餅老店 倒值得一看。他們把原先的大個頭糕餅做稱小巧可愛形,包裝再加入文創(chuàng)元素,于是,一家老字號成功發(fā)展為伴手禮店。
據(jù)說國際飯店也已在設(shè)計包裝、開發(fā)迷你型蝴蝶酥,并考慮在更多景點布店。
而專家認為,除了"蝴蝶酥"外,上海還有不少美食特產(chǎn),只要加以包裝、挖掘、營銷,伴手禮經(jīng)濟大有前景。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