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繼“刮刮樂”之后,被稱為“抽抽樂”的拆卡直播間,又成了未成年人的新寵。對于心智還沒有成熟的孩子來說,一旦上癮,不僅可能刷爆家長的信用卡,而且還會陷入商家設下的“局”。
拆卡直播間里,架子上擺放著多張卡片,一旁還有一堆尚未拆封的卡包。拆卡主播熟練地拆開包裝,查看卡面,按照稀有等級把卡片碼放在架子上,展示完畢后迅速打包,同時還不忘催促直播間里粉絲下單。
售賣卡牌的IP包括經(jīng)典動漫或常見球星,多種多樣。一包小小卡片,價格十幾元到幾十元不等??ㄆ燃壴礁?,抽中的概率就越小,價值也就越高。
有學生表示,平時喜歡去直播間看拆卡直播,買一次就會上癮,持續(xù)火爆的拆卡直播間也吸引了越來越多未成年人加入其中。有玩家表示,他所在的社群成員中有七到八成都是未成年人。專家指出,卡牌最大的價值在于IP背后大家共同的情感寄托。但是這類直播間所渲染的情緒刺激和虛榮心,“金主爸爸來了”之類的吹捧,很容易讓未成年人迷失方向。
現(xiàn)在,除了售賣卡牌盲盒外,不少直播間干脆做起了“代拆”生意。消費者在直播間下單后,主播在鏡頭前展示消費者挑中的卡包后,即時拆卡、展示并完成打包,這種拆盲盒的方式叫“平拆”,而“疊疊樂”、“數(shù)小馬”、“推推樂”、“大非酋”等新玩法也是層出不窮。
以“數(shù)小馬”為例,每包“小馬寶莉”卡包中有5至6張卡,卡面上畫著不同形態(tài)、數(shù)量的小馬,拆卡后計算卡面上的小馬總數(shù),不同數(shù)量對應著不同的獎勵,幸運的人可能再獲得1盒“小馬寶莉”卡。
“大非酋”則是以較高價格,獲取一包卡片,如果沒有開到卡位,就可以免費再獲取一包,直到開出有等級的卡為止。這種“以小博大”的玩法吸引了不少人下單。
專家提醒,等級高的卡片在二級市場有更高的市場價值、或者能博取到更多的拆卡機會,而“以小博大”的玩法實際上已經(jīng)帶有賭博的成分。盡管很多拆卡直播間擺上了“未成年人禁止下單”的標牌,但未成年人自控能力薄弱,網(wǎng)絡上也并沒有真正能起作用的未成年人身份識別系統(tǒng),這樣的所謂“禁止”無法產(chǎn)生警示、制止的實效。
而在花樣翻新的套路下,不少玩家也分享了自己遭遇的“騙局”:有主播在抽出高等級的卡后,利用鏡頭遮擋迅速調換成袖子里的普通卡;也有人在收到快遞后,發(fā)現(xiàn)根本不是自己選中的卡;有資深玩家介紹,拆卡直播間還會在鏡頭外搞小動作或是提前抽掉卡,來控制抽中卡的等級,進而操控買家的心理。
盲盒卡片在未成年人群體中風靡,奧特曼卡、羅麗卡甚至成了新型“社交神器”。但實際上,這些卡牌很大可能是無授權或盜版產(chǎn)品;拆盒重封、選包后換包等欺詐行為也屢見不鮮。去年,湖南湘潭警方就破獲了一起詐騙案。有直播間工作人員存在大量掉包球星卡行為,而這個團伙還藉此非法獲利293萬元。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關于拆卡直播的投訴也有400多條,包括實物與直播不符、無法退貨退款、誘導未成年人下單等。
去年,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就對類似的“盲盒經(jīng)濟”劃定了紅線,規(guī)定不得向未滿8周歲未成年人銷售,不得通過后臺操縱改變抽取結果、調整抽取概率等方式變相誘導消費等。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指出,拆卡直播間之所以流行,是抓住了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投其所好,包括通過各種各樣的話術去引誘未成年人,對于未成年人來講防不勝防。而且未成年人也會存在“同輩效應”,看到同齡人在玩的時候可能也會參與進來,甚至產(chǎn)生很強的攀比心理。至于監(jiān)管,首先是家長要加強監(jiān)護和引導,對于孩子玩手機要加以限制,不能把支付密碼告知孩子,還要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而平臺方面,除了監(jiān)看直播間,警告、查處誘導未成年人消費的行為,還應該限制未成年人支付的額度和次數(shù),特別是當支付的金額和未成年人身份不相匹配的時候,就要重點追查,同時盡可能地監(jiān)管直播間的欺騙性套路。為此,平臺需要不斷實現(xiàn)技術創(chuàng)新和革新,否則監(jiān)管就容易流于形式。
編輯: | 嚴相莉 游瑋 阮麗 |
責編: | 嚴相莉 |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