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武漢“解封”,東方衛(wèi)視播出紀錄片《生命·方艙》,紀錄片及其衍生短視頻在網絡播放量突破百萬,同時在微博等互聯網平臺獲得了網友廣泛的關注和好評。5月12日,國際護士節(jié),中國的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取得重大戰(zhàn)略成果,“生命”系列第二部紀錄片《生命·呼吸》將在東方衛(wèi)視夜間22點30分的黃金時間與觀眾見面。
《生命·呼吸》把武漢危重癥病人收治的兇險展現在了觀眾面前。與《生命·方艙》一脈相承地采用了多視角口述的方式,敘事的情景。用第一人稱的語態(tài)進行講述,通過記者黃伊罕、陳瑞,醫(yī)生李圣青、王維俊讓觀眾感覺更加貼近危險的ICU病房。這個病房里沒有病人的喧囂,醫(yī)護人員也沒有不必要的交流,只有醫(yī)療儀器的報警聲回蕩在病房里,每個人進入之后都能感受到這種寧靜的氣氛,讓人不寒而栗。正是在這種令人窒息的環(huán)境里,醫(yī)護人員與新冠病毒的拉鋸戰(zhàn)反襯得異常兇險。
《生命·呼吸》以呼吸為題,把危重癥病人救治這樣專業(yè)性很強的醫(yī)療過程,融合進了普通人最熟悉的呼吸行為中。在平常的日子里,每個人都習慣了暢快地一呼一吸,當我們最習以為常的行為突然被威脅和限制之后,我們才發(fā)現呼吸的不易。危重癥病人救治的核心,就是盡量讓他能保持一呼一吸的節(jié)奏,不論是用藥物還是醫(yī)療器械,只要他能呼吸下去,他就有了生的希望。通過呼吸的動作,讓觀眾能清晰地理解醫(yī)生們復雜的專業(yè)術語和治療方案,同時不斷通過實況聲音和配音音效的元素,加強觀眾對于呼吸主題的感受。
《生命·呼吸》不是單純地歌頌醫(yī)護人員付出的努力和獲得的成就,而是充分地展現了救治過程中的困難細節(jié),既有并發(fā)癥引起的病人截肢,ECMO設備不匹配導致的無機可用,也有想盡辦法卻沒有挽回病人引發(fā)醫(yī)護人員的自我反思。豐富的細節(jié)場景,生動的人物對話,充分挖掘了危重癥病人救治的反復和困難,更加讓觀眾感受到這些上海醫(yī)療隊的醫(yī)護人員持續(xù)堅守病房,綜合各種辦法關口前移的努力。危重癥ICU病床上的每一個生命,都是在另一個生命的堅守下,度過呼吸的難關。
武漢的新冠肺炎阻擊戰(zhàn),是一個多方力量參與作用的過程,《生命·呼吸》和《生命·方艙》在匯集了大量武漢前方的拍攝影像和視頻資料的基礎上,努力跳脫簡單、單一的視角,最大限度地用上海媒體人的思考,呈現復雜的抗疫圖景。社會不是簡單的0、1編程語言,兩者之間有廣闊的中間地帶,在這個中間地帶我們可以看到博弈,看到人性,看到一套機制得以滿負荷運轉起來的動力,我們盡最大的努力去解讀和展現了這些中間地帶,正是這些豐富的故事讓觀眾理解了為什么新冠疫情全球大爆發(fā)的背景下,中國能如此高效地控制住疫情,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進行社會動員,凝聚各方力量的能力。這是上海媒體人有機會也有能力去做的傳播解讀。
《生命·呼吸》和《生命·方艙》由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拍攝,前方記者無畏、后方團隊無私,視頻素材超過60個小時,素材成片比達到了60:1,前后方通力合作完成了這兩部作品。把碎片化的新聞片段,整合成為完整的故事,塑造出生動的醫(yī)護形象,傳遞了正面、積極、帶有思辨的正能量。
《生命·呼吸》和《生命·方艙》是中國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取得重大戰(zhàn)略成果時的一個回顧,它們全景式的展現不僅僅是留給今天的一段記錄,也是期望對未來有所啟發(fā)的影像檔案。我們生活的地球,病毒數量龐大、種類繁多,遍布陸地、海洋以及我們呼吸的空氣,我們的一生注定要與病毒搏斗。硝煙從遠古彌漫至今,戰(zhàn)火從來不曾停歇。當五年或者十年之后,我們重新回看2020年上半年的中國發(fā)生了什么時,《生命·呼吸》和《生命·方艙》一定會有其特殊的意義和價值。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