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開幕在即,園區(qū)內花卉種植和布展工作基本完成,除了國內植物,本屆花博園區(qū)還使用了超過10萬株進口花卉,如何防范外來有害生物入侵成為了上海海關面臨的難題,為此,本屆花卉博覽會首次采用了有害生物智能監(jiān)測系統(tǒng)。
在花博會國際展區(qū)的奧克蘭花園,從新西蘭遠道而來的銀蕨完成了布展,于此同時,智能監(jiān)測設備也已“上線”,這是一個通體黃色的裝置,外觀與常見的蚊蠅誘捕器相似,秘密就在內部的傳感器。
上海海關所屬崇明海關物控查檢二科副科長黃洲介紹:“它內置一個攝像頭,然后可以實時的傳送一個昆蟲的誘捕情況和氣象因子的監(jiān)測數據,我們的一線關員可以通過智能的監(jiān)測平臺去實時的查看一個相關的視頻和設備的運行情況。”
在海關現場辦公區(qū),智能監(jiān)測系統(tǒng)正實時顯示誘捕設備的內部情況,一旦誘捕到生物,海關關員將會立即取樣,交由另一臺智能設備進行鑒別。
上海海關動植物檢疫處二級主管馬丁表示:“我們在園區(qū)巡查和監(jiān)測過程中采集到的昆蟲雜草等樣本,可以用智能鑒別儀做一個快速的現場初篩鑒定,鑒定的結果作為下一步處置工作的重要參考依據?!?/p>
現場,海關關員演示了這臺智能設備的運作過程,一枚未知的昆蟲標本投入托盤,該儀器自動開始識別,不到10秒鐘的時間就識別出該昆蟲的類別名稱,海關關員表示, 它還具備人工智能技術,可以自我學習。
上海海關動植物檢疫處二級主管馬丁稱:“這些捕蟲儀可以自動監(jiān)管,自動記錄、自動預警,彌補了人工操作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一些不足?!?/p>
據悉,這也是中國花博會上首次采用該新技術,包括新西蘭銀蕨在內,花博園區(qū)種植的芍藥、繡球、萱草、百子蓮等其他進境植物,均經過海關嚴格的檢疫。大數量、多品種花卉苗木的集中種植,對于植物疫病防控工作是巨大考驗。為此,上海海關聯合市林業(yè)總站等相關部門制定了協(xié)同工作機制,共同抵御風險。
上海市林業(yè)病蟲防治檢疫站副站長王焱說:“在監(jiān)測的方法上技術上(和海關)也都相一致,這樣的話共同共享我們的有效數據和一些成果,特別是我們對外來入侵植物入侵、有害生物這塊,那么我們將綜合得到有效的控制。”
據悉,本屆花博園區(qū)使用了超過10萬株進口花卉,展覽期間,海關除了啟用智能昆蟲誘捕監(jiān)測和有害生物鑒別設備,還將結合專業(yè)人員的現場巡查,實現遠程監(jiān)控和精準管理,提升海關動植物檢疫監(jiān)管的能力和成效,推動崇明世界級生態(tài)島建設,保障國家生物安全。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沈春琛 編輯:小真)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