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身材大味道”,憑借著這句經典的廣告詞,美國巧克力品牌好時走入了中國的千家萬戶。
不過,最近頻頻有消息曝出,好時巧克力線上線下都在撤柜閉店,有經銷商被無預警解約。究竟怎么回事呢?
記者走訪部分線下超市和便利店發(fā)現(xiàn),好時巧克力產品目前仍然可以買到,但在部分電商平臺上,銷售的確出現(xiàn)了異常情況。在京東平臺上,好時官方旗艦店的商品仍可正常購買,不過有三分之一的商品顯示售罄;而在天貓平臺上,關鍵詞中有“好時”字樣的,除了一些個人店鋪中的相關商品外,沒有任何旗艦店或指定名稱店鋪。
好時巧克力官方微博曾回應網友提問稱,天貓的旗艦店“正在裝修中”,調整后會回復運營。不過,好時巧克力官方微博最近的一次更新是在年前的1月28日,目前該條微博已不能評論。同時,好時巧克力官方微博上提供的官網鏈接也已無法打開。
此外,從去年12月起,一個名為“好時甜品概念店”的微信公眾號連續(xù)發(fā)文透露,好時正在中國市場精簡人事,文章還喊話好時外方負責人,希望品牌善待中國經銷商,妥善處理品牌與經銷商的關系。文章中提到,一家名叫“深圳市欣拓實業(yè)有限公司”的企業(yè),自2015年12月21日起成為好時公司的供應商,但近期卻在無理由、無預警的情況下,被要求解除合作關系。
這家經銷商目前在上海運營著三家打著好時招牌的甜品店,均可以在大眾點評網站上搜索得到。今天上午,甜品店一名姓應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甜品店的運營暫時正常,但目前與好時中國和美國方面都無法取得聯(lián)絡。該負責人還表示,目前一些與好時有零售貿易合作的經銷商還沒有拿到退貨的費用,將“聯(lián)合起來打官司”。
種種跡象表明,好時公司正在經歷著什么。有業(yè)內人士推測,所謂好時閉店撤柜的真相,應當是品牌所有方與部分經銷商產生了糾紛,而不是品牌表示要退出中國市場。對此,記者今天上午致電好時中國的客服電話,但電話無人接聽。不過,好時中國近日在回應其它媒體時表示,不會退出中國市場,目前線下和部分線上渠道仍在正常銷售,部分渠道關閉是由于經營調整,部分渠道缺貨是由于春節(jié)期間產品供不應求,后續(xù)將會陸續(xù)跟上。
公開資料顯示,好時是北美地區(qū)一家有著105年歷史的巧克力及糖果制造商,1995年進入中國市場后,迅速贏得了不少中國消費者的青睞。但是近十年來,該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業(yè)績出現(xiàn)了下滑的趨勢,2015至2017財年均處于虧損狀態(tài),2018至2020財年的業(yè)績還出現(xiàn)了二位數的下滑。與此同時,好時在中國巧克力市場的占有率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zhàn),2020年的占有率僅為3.2%,排在第五,遠低于瑪氏、費列羅、雀巢、Pladis。
業(yè)內人士指出,好時的業(yè)績下滑,與中國巧克力消費市場的變化以及公司沒能及時順勢調整定位,有著密切的關系。1995年好時剛剛進入中國時,中國市場上的巧克力品牌不多,進口品牌更少,因此,有特點的產品和朗朗上口的營銷口號,很快俘獲了不少消費者的心,中國也迅速成為好時除美國之外的最大消費市場。
但近年來,中國巧克力市場已經出現(xiàn)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更多的海外知名品牌加入進來,一些國產巧克力品牌也蓄勢待發(fā)。多元化的品牌隨之帶來多樣化的產品,巧克力產品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巧克力糖、巧克力豆,而是攜手甜品、玩具、展品,以主題店、概念店、博物館的形勢,走起了跨界營銷路線。但是,對于這些變化,好時似乎沒能及時進行調整。旗下高端產品不如其它高端品牌,產品的推廣和營銷力度也不及平價品牌,呈現(xiàn)出向上向下均顯尷尬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工商資料顯示,成立于2001年4月的好時(中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已于2021年11月進行清算。公司法定代表人為ROHIT GROVER,注冊資本約8.4億美元,由美國好時國際有限公司(Hershey International LLC)全資持股。風險信息顯示,該公司關聯(lián)十余項訴訟案件,案由涉及買賣合同糾紛、銷售代理合同糾紛等。
對此,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所執(zhí)行所長崔麗麗在接受看看新聞Knews記者采訪時表示,清算意味著公司將結束運營、解散終結,但并不意味著好時這個品牌將徹底退出中國市場,未來好時仍有資格、有可能繼續(xù)注冊其他公司經營相關業(yè)務。而根據現(xiàn)有信息,暫時也無法還原出好時公司與深圳經銷商之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有可能是好時公司的經營策略作出了調整,但是沒能與原經銷商做好溝通,從而導致了雙方的糾紛。
崔麗麗同時表示,巧克力作為一種糖果類食品,它的產銷額受消費者需求影響非常大,巧克力品牌只有不斷順應消費者的口味、需求,才有可能在諸多競爭者中立于不敗之地。對于好時這樣一個在中國擁有較高占有率、較好口碑卻出現(xiàn)業(yè)績下滑的公司來說,調整經營策略是必須與時俱進的,只有做得好,它才能在中國待得更久、活得更好。但是,任何一個海外品牌的發(fā)展壯大,都離不開本土供應商、經銷商的共同努力。品牌方在調整經營策略時,也應當與這些合作伙伴及時溝通,盡量保障雙方共同利益并避免糾紛,遇到糾紛也應當依法及時妥善處理,做到有始有終。
(看看新聞Knews記者:金梅 阮麗 周緹)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