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一個有著厚重文化底蘊的城市,徜徉于南京的各個名勝古跡,虎踞龍盤的金陵王氣撲面而來。然而,當你深深地體會南京的歷史,總覺得南京的文化底色有股淡淡的憂傷。六朝古都還是十朝都會,他們給南京的歷史濃濃作色,但是,他們的短暫、悲壯、懦弱,也讓石頭城浸泡在歷史的眼淚里。
給南京的歷史灑上最多眼淚的,大概是南唐后主李煜了?!皢柧苡袔锥喑睿∷埔唤核驏|流”,縱觀李煜的詞,他描述的最通透最攝人心魂的就是一個“愁”字。李煜是南唐小朝廷的第三代君王,他排行第六,接班原本也沒有他什么事兒。無奈造化弄人,幾個哥哥早夭,君王之位就這么落到他這個喜歡舞文弄墨的人頭上了。
然而,李煜接班之時,中國歷史正處于轉向的風口上。李煜于公元961年6月即位,這個時候北方中原一統(tǒng)天下的雄主已經(jīng)崛起,中國又開啟了統(tǒng)一的歷史窗口,從唐末以來割據(jù)稱雄的五代十國即將走入歷史。偏居一隅的割據(jù)勢力都面臨著歷史的抉擇,是順應歷史保境安民,還是貪圖王位城破人亡。
李煜當然感受到了歷史風口的到來,他給大宋上表稱臣,但卻放不下這個小朝廷。遂采用陳喬、張洎之策,堅壁清野、固守城池,表面上臣服暗中繕甲募兵,積極備戰(zhàn)。大宋開寶七年(公元974年)5月,大宋皇帝趙匡胤下令在荊湖建造戰(zhàn)船,9月發(fā)兵10萬分三路進攻南唐,至開寶八年(公元975年)正月,大宋軍隊進逼江寧城下。南唐不愧是南方十國中國力最強的小朝廷,一直堅守至12月城破。南唐抵抗了一年多,從軍事上講比南京歷史上的東吳孫晧、南陳陳叔寶要體面多了。然而,這一年的抵抗是以數(shù)十萬南唐軍民的腦袋為代價的。這位信佛寫詞作畫的后主不應該后悔嗎?
在進攻南唐的隊伍中,還有一支吳越國的軍隊。作為配合大宋滅南唐的東路軍,吳越國王錢俶一路攻占常州、潤州(今鎮(zhèn)江)。吳越國都城臨安(今杭州),占有浙江、上海、江蘇東南部及福建東北部。錢家三代五王,把吳越之地治理得井井有條,特別是錢俶,筑海塘、修水利、輕傜役,深受人民愛戴。然而,從開國之王錢镠開始就知道,吳越居江南一隅,雖是富裕之地,但無統(tǒng)一之力,囑咐子孫要奉中原為正朔。面對志于統(tǒng)一的大宋,錢俶于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5月上表將據(jù)有的13洲、一軍、86縣歸于大宋,史稱“納土歸宋”。至此,宋朝終于和平地拼上了江南的最后一塊版圖。
今天,當我們漫步杭州西湖遙望尖尖的保俶塔,杭州城內(nèi)吳越國遺韻仍在。也許,今天的杭州人應該感謝錢俶,正是他放棄了自家小朝廷,避免百姓的生靈涂炭。
歷史從來都是后人的鏡子。今天的兩岸關系也正處在歷史轉折的風口上,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來越近的時候,統(tǒng)一也成為歷史的必然。臺灣要走一條什么路,是每個臺灣人都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民進黨當局全面執(zhí)政以來,一方面積極充當美國遏制大陸的棋子,妄圖在中美競爭中“倚美謀獨”。另一方面在島內(nèi)販賣“芒果干(亡‘國’感)”,通過煽動民粹掀起“反中”浪潮,“反中去中”成為島內(nèi)政治正確。特別是今年以來,民進黨當局“以疫謀獨”,妄圖加入世衛(wèi)組織,參加世衛(wèi)大會,妄言“修憲”,修改“兩岸人民關系條例”中“國家統(tǒng)一”的表述,“臺獨”表演狂妄至極。
今年是《反分裂國家法》實施15周年,大陸高規(guī)格召開座談會,就是要警告民進黨當局不要誤判形勢,“臺獨”是死路一條?,F(xiàn)在,民進黨當局有兩個誤判,一個是中美走向競爭,美國將支持臺灣“獨立”,在美國的壓力下,大陸會吞下“臺獨”這個苦果;第二個是大陸追求和平統(tǒng)一,不會對臺灣動武。只要認真地看一遍《反分裂國家法》,就知道這些判斷是多么的幼稚。其實,民進黨當局不遺余力地搞“臺獨”并不意外。民進黨的黨綱就是“臺獨”黨綱,對民進黨來說,“臺獨”才能使利益最大化。然而,對臺灣民眾來講,為了“臺獨”打一場注定失敗的戰(zhàn)爭,是你們需要的嗎?
臺灣已經(jīng)來到了一個歷史的十字路口,往左還是往右,不能由善于煽動民粹的民進黨來決定,因為那關系到臺灣人民的切身利益。臺灣各種政治人物各色政治勢力,也要為臺灣2300萬人的幸福生活想一想,不要把個人的私利,小團體的私利凌駕于人民利益之上。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