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雜志近期發(fā)表的一項模型研究顯示,到本世紀末,平均最長年度干旱期可能比氣候模型此前的預測要長10天,今后幾十年干旱對社會和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的危害可能大于預期。
比利時根特大學研究了一系列氣候模型在“中度排放”和“高排放”場景下干旱預測的可能偏差。他們用1998-2018年間每年的連續(xù)干旱最長天數,也就是最長年度干旱期的歷史數據來校準這些預測。
團隊估計,到本世紀末,兩種排放場景下經過校準的模型所預測的最長年度干旱期長度的增幅,可能比未校準模型的預測平均高出42%-44%。這表明到本世紀末,全球平均最長年度干旱期會比此前預測的長10天。同時,在北美洲、非洲南部和馬達加斯加等地,校準模型預測的最長年度干旱期增幅大約是未校準模型預測的兩倍。
此外,研究還發(fā)現,一些地區(qū)會出現更為頻繁的降雨和洪水。在兩種排放場景下,東亞中部地區(qū)暴雨之間的干燥間隔期縮短速度是未校準模型預測值的4倍左右。
編輯: | 實習03 |
責編: | 劉佳 |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