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G7峰會,奧巴馬決定訪問廣島的消息似乎更吸引眼球。
因為:
70年前,二戰(zhàn)尾聲,杜魯門總統(tǒng)決定在廣島投下人類歷史第一顆核彈,共造成廣島市十幾萬居民死亡,城市遭到毀滅性打擊,原子彈在廣島的爆炸也大大加速了日本軍國主義的覆滅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結束。
蘑菇云
滿目瘡痍的廣島
在此之后,去不去廣島,一直讓美國總統(tǒng)左右為難,前總統(tǒng)卡特也只是卸任后于1984年去訪問過。
1984年,卡特在廣島市長陪伴下向紀念碑獻花圈。
所以,奧巴馬是歷史第一位在任訪問廣島的美國總統(tǒng)。
那么問題來了,“首席道歉官”該不該、會不會道歉?
自2009年在開羅演講后,美國保守派媒體就戲稱奧巴馬是“Apologist-in-chief”。
奧巴馬表示,并不會發(fā)表長演講或者說正式演講。也并不會出臺任何政策。
美國總統(tǒng)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蘇珊·賴斯稱,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不可能那么做(道歉)。日本也沒有要求美國道歉。
白宮發(fā)言人歐內(nèi)斯特表示,總統(tǒng)不認為日本應該為1945年遭受原子彈轟炸而得到道歉。
你們看,人還沒到,就是一連串的“不”!
安倍晉三則希望此次訪問成為美日一起哀悼原子彈爆炸遇難者的契機。
辛亨根(前韓國駐廣島總領事):由于投下原子彈是對一般市民不加區(qū)分的攻擊,我認為有必要表示歉意和遺憾。
田中利幸 (廣島市立大廣島和平研究所前教授):犯下如此罪行,美國卻不向日本謝罪,而日本還予以容忍,恐怕會從廣島向世界釋放錯誤訊息——可以使用核武器。
有人說,原子彈是你投的,無辜百姓傷亡擺在那兒,說句對不起為何這么難?那我就恭喜你:
因為有一種擔憂認為,日本在有意強調自己是“二戰(zhàn)”受害國。
一直以來,日本社會對二戰(zhàn)的記錄和講述方式很大程度上將自己塑造成了那場戰(zhàn)爭的受害者。
這與國際社會對日本是二戰(zhàn)期間侵略者和加害者的定性形成了認知和情感上的距離。
田中利幸 (廣島市立大廣島和平研究所前教授):在二戰(zhàn)中日本雖然是核爆受害國,但對于亞洲各國而言卻是加害國。此次訪問恐將助長否定日本過去侵略行為的傾向。
辛亨根(前韓國駐廣島總領事):如果一味強調遭受核爆的慘狀,就會無視日本先有加害行為才進而招致投下原子彈后果的因果關系,給予其免罪符。
其實,假如奧巴馬道了歉,安倍或許會更加尷尬!
在奧巴馬決定訪問廣島后,日本政府內(nèi)部就曾出現(xiàn)讓安倍前往珍珠港的建議。
提議說的有模有樣:奧巴馬訪問廣島后的5月30日----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當天到珍珠港悼念死難者。
珍珠港
盡管這一說法隨后遭到日本政府否認,但是問題是顯而易見的。
想讓美國道歉,日本是不是也應該就珍珠港事件道歉?
日本就珍珠港事件道歉的話,為何不向亞洲各受害國誠摯道歉?
如果安倍仍然拒絕道歉,那么日本的國際形象恐怕就會大幅受挫;
如果道歉,又可能招致國內(nèi)保守派不滿,可謂進退兩難。
那么不說道歉,奧巴馬為什么要去廣島?
邵育群(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美洲研究中心博士):這個跟奧巴馬總統(tǒng)個人的興趣愛好有非常重要的關系。因為他得當時的諾貝爾和平獎,2009年的時候,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對于這個非核世界的努力,他想做的事情。所以他上任以后,一直在推這個核峰會,今年3月份剛剛開過。
2009年奧巴馬在捷克布拉格演講
2009年4月,奧巴馬就任后不就即在捷克的布拉格發(fā)表了題為《無核世界》的演講,他還因此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但之后美國的實際行為卻與他的演講主題背道而馳。
2010年9月,美國在內(nèi)華達州進行了臨界核試驗,這是2006年以來美國首次進行此類試驗。
而據(jù)統(tǒng)計,奧巴馬執(zhí)政期間削減的核彈頭約為500顆,這是冷戰(zhàn)后歷代美國政府中最少的。
說了那么多,美利堅大學歷史系教授彼得·庫茲尼克早已看穿了一切。
彼得·庫茲尼克(美利堅大學歷史系教授 核研究所所長):即使不說‘道歉’,在廣島本身就意味著道歉,歷史會證明這是政績還是一次失敗的外交。
庫茲尼克是美國學術界的異類,曾與《現(xiàn)代啟示錄》、《野戰(zhàn)排》的導演奧利弗·斯通合著《美國:不為人知的歷史》并拍攝同名紀錄片。
庫茲尼克與奧利弗·斯通
(看看新聞網(wǎng)記者:金佳睿)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