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由豫園文化創(chuàng)意制造所和上海美術學院設計系視覺傳達專業(yè)聯手合作的“豫·新生”畢業(yè)設計展拉開序幕。這是上海美術學院畢業(yè)設計展第一次走出校園,來到上海老城廂豫園。位于豫園文昌路三樓的“文昌The Space”,是一個全新開放的展演空間,也是豫園首次對外開放該區(qū)域。
設計展主題取名為“豫·新生”,蘊含兩層含義,代表上海美術學院年輕的文創(chuàng)設計力量和豫園商城形象的更新升級。
上海美術學院作為海派藝術的大本營,孕育和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優(yōu)秀的年輕設計師,他們在海派創(chuàng)新精神的熏陶下,逐漸成為一股新晉崛起的設計力量。本次展覽共展出29名學生的畢業(yè)作品,這些被傾注了大量心血的畢設作品,帶著他們對上海這座城市精神和文化的理解。除體現個人想法的畢設作品外,部分學生以上海百年品牌為研究課題,對品牌煥新設計。熟悉的上海百年品牌,在學生天馬行空的腦袋里被玩出了眾多花樣。
梨膏糖是上海豫園的特產,百年制作工藝延續(xù)至今,已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品通過對梨膏糖包裝的創(chuàng)新設計,讓老品牌呈現出全新的面貌。
用來包裹梨膏糖的塑料紙包換成了紙,更環(huán)保,更古樸。包裝形式配合游客在豫園中的行為所設計:游覽時可購買小包品嘗;離開時如有購買禮物需求,積小成盒、積盒成袋,相贈于人。
盒子呈現藍黃兩色,藍色代表上海,黃色代表梨膏糖核心原料:枇杷。用朱品齋的建筑形態(tài)設計筆形特征,包裝正面運用豫園瓦檐尖翹,體現梨膏糖和豫園的淵源。
內盒以梨膏糖的方塊形狀,配合四方連續(xù)的黃藍色紋樣,形成了一個“動畫演示”。抽動時,下層圖案隨之變化,顧客可以了解到沿傳至今的梨膏糖制作過程。
上海筷子店,是豫園內的一家老店。作為上海首家筷子專業(yè)店,它用各式各樣的筷子,滿足家用、饋贈、收藏等需求。它所代表的上海筷子文化,是豫園重要的組成部分。
傳統(tǒng)服飾與中國特有的飲食工具(筷子)都是中式文化所獨有的,具有強烈的民族文化特征,是文化自信的支撐力量。本套設計以上??曜幼鳛殪`感源點,設計融入了南北朝、漢朝、唐朝、宋朝、明朝五個朝代的服飾色彩、紋樣特征,將其用于現代化的包裝設計,是“衣”“食”的結合,也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弘揚。滿足現代化需求的同時,又體現了中式風格的神韻。
“上海美術學院的視覺傳達設計專業(yè),實際上學習的內容和產出的作品內容,都是應該和市場緊密結合的。”上海美術學院副院長陳青表示,豫園也是上海重要的文化品牌,它的老字號也能夠代表海派文化的一些特征?!皩W生選這個題,也是在閱讀上海,也是在用自己年輕一代學生的思考,展示對海派文化的熱情。用專業(yè)的手段,專業(yè)的語言,去挖掘和表現它的一種方式。”
“豫·新生”也寓意著豫園文創(chuàng)的更新升級。豫園文化商業(yè)集團文創(chuàng)設計事業(yè)部總經理孫佳妮介紹,此次展覽活動的緣起是上海美院的老師帶著他的學生到豫園來做考察?!拔覀兘榻B了很多我們豫園自己有的老字號品牌,四月份的時候老師就邀請我們去學校,看他們的畢業(yè)展,我們熟悉的老字號在學生的創(chuàng)作中,迸發(fā)出新的活力?!?/p>
事實上,自2018年開始,豫園商城應對消費升級與城市更新趨勢,匯聚了文化、創(chuàng)意、設計等領域的年輕力量,正式啟動改造與升級工作,提升“豫園故里”、重塑“豫園漫步”,打造“空中豫園”。
“豫園故里”側重于文昌路、九曲橋廣場核心區(qū)域的老字號品牌提升和傳統(tǒng)街區(qū)打造。南北延伸的“文昌路”是一條穿越豫園商城核心區(qū)域的動脈,此次改造對其進行以文化為主題的整體規(guī)劃升級,同時引入更多能代表上海品質,承載海派文化基因的優(yōu)質商戶。改造完成的文昌街已于今年年初以煥然一新的面貌亮相,曾經沿街的小商戶已被各種極具文化特色的創(chuàng)意小店所代替,在這里能找到充滿海派韻味的設計師禮品,體驗漢字文化的獨特魅力,可以感受豫園古老的銀杏樹下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之美,還有各類陶器、瓷器、扇子、蘇繡、絲綢的文創(chuàng)小店,每一間都值得游客進去走一走。
此次畢設展的策展團隊“豫園文化創(chuàng)意制造所”希望借助此次展覽,為新銳設計師提供一個舞臺,讓新生力量有機會和大家見面,把大家熟悉的品牌用創(chuàng)新的演繹手法呈現出來,讓過去與現在對話,激發(fā)更多靈感與想法,帶領觀眾以一個全新的視角體驗上海。據悉,“豫·新生”畢業(yè)設計展為期2個月,8月30日閉展,展覽期間免費對公眾開放。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王琳琳 劉寬漾 實習編輯:李珂)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