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海納百川的城市,怎樣在疫情防控中做到從嚴從緊?上海的回答是:越是嚴和緊,越要細和暖。而做到細、暖,僅靠一線干部細心用心的“個人發(fā)揮”是不夠的,必須有一座超大城市的精細化治理體系來支撐。
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講到,“要著力完善城市治理體系和城鄉(xiāng)基層治理體系,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現(xiàn)代化治理新路子?!?/p>
不妨借上海的抗疫實踐,來深入體會一下總書記此句所指。
在“從嚴從緊”的管理中注入“從細從暖”的服務
疫情防控進入當前階段,“外防輸入”日益緊迫重要。上海不僅要守好家門、城門,還要守好國門。
一位入境且按規(guī)定屬于需居家隔離14天的抵滬旅客,目前從落地到出機場,走完所有入境防控流程,大概需要三四個小時。大疫當前,安全比效率更重要。“從嚴從緊”,大家都是歡迎的,誰也不愿意生活在一個防控松松垮垮的城市里。嚴和緊,給大家吃的是“定心丸”。
而上海的“從嚴從緊”,還有另一重味道,就是細和暖。從入境關口到走進小區(qū)家門,一路上,管理者亦是服務者,街道、居委會“無縫接手”,對居家隔離期間的生活需要,提供細致服務。
上海把這叫做“防控閉環(huán)”。他們還與其他省份協(xié)調做好聯(lián)防聯(lián)控,在虹橋、浦東兩大機場形成無縫銜接。這是一個“管理+服務”的跨省市閉環(huán)。上海的國際化程度高,在那些外籍住戶集中的小區(qū),守門的、上門的工作小組里,大都納入了能擔當翻譯的志愿者。
其實自疫情防控開始,不僅是對入境者,也包括面向兩千多萬本地市民,上海一直在以網(wǎng)格化為基礎、以精細化為手段,形成各種既嚴緊、又細暖的閉環(huán)式防控。在一些街道,按照“1位社區(qū)醫(yī)生或家庭醫(yī)生+1位民警+1位黨員干部”的配置,組成行動小組。防控措施的落實,對居民生活需求的回應與服務,都細致入微地承擔起來。
“從嚴從緊”,一不留神,就容易被做成冷冰冰、一刀切、簡單粗暴。把嚴緊與細暖同時做到,體現(xiàn)了辯證思維、統(tǒng)籌能力——越是嚴和緊,越要細和暖;越是細和暖,越能嚴和緊。
由小到大、由點及面地踐行“全周期管理”
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提到要“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全周期管理,本是企業(yè)運營中的一個概念,意指一個產(chǎn)品從需求出現(xiàn)到開始設計,進而生產(chǎn)、銷售、使用,最終被回收的全生命周期,都納入統(tǒng)籌管理??倳洶堰@個概念引入城市治理,富有深意——一座超大城市,從規(guī)劃到建設、運行、治理、服務,包括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從常態(tài)治理到應急治理,都需通盤考慮,體現(xiàn)系統(tǒng)思維、底線思維。
在上海的疫情防控中,一個詞常被提起——閉環(huán)。所謂閉環(huán),就包涵著全鏈條、全覆蓋、全周期的意思。從居民家庭,到社區(qū)、街道,每一項跟疫情防控相關的工作都有系統(tǒng)性的實施方案,以及精準精細的落實推進。這就是體現(xiàn)了“全周期意識”的閉環(huán)。運用到“外防輸入”,自然也就有了從虹橋、浦東兩大機場起步的閉環(huán)。
上海在防控中還有一句話,像個繞口令,但意思又很直白——“抓系統(tǒng)、系統(tǒng)抓,抓行業(yè)、行業(yè)抓,抓單位、單位抓”。無論嚴緊還是細暖,都是基于責任主體明確。大家各司其職、忙而不亂,統(tǒng)籌完成多重目標。
比如,站在“從嚴從緊”第一線的上海警方,既堅持開放態(tài)度、不簡單“關城門”,又以“不漏一車、不漏一人”為防控目標,嚴格執(zhí)法,溫情服務。站在居民身邊的廣大基層干部,既在防控上跟居民較真兒,也在服務上跟自己較真兒,在精細化的制度要求里,默默添注自己的心力。
在全周期管理下,嚴緊細暖,更易統(tǒng)籌實現(xiàn)。
超大城市治理:抗疫應急大考,考的也是平常功夫
2018年11月、2019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在出席進博會期間,對上海市進行了考察,并且都圍繞超大城市治理提出了要求。他提出,“要注重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既要善于運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實現(xiàn)智能化,又要通過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細化水平,繡出城市的品質品牌?!?/p>
嚴緊細暖,關鍵在“細”。“細”若做不到,“嚴、緊、暖”都談不上??倳浿v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三“化”的關系也耐人尋味——精細不是盲目的,是以科學為前提的;精細不是完全傳統(tǒng)態(tài)的,而是在堅持一些傳統(tǒng)好做法的基礎上,體現(xiàn)智能化的。
偌大個上海,兩千多萬市民,城市治理單拼人力,已遠遠不夠。近年來上海在智能化上下了大功夫,推進政務服務的“一網(wǎng)通辦”、城市運行的“一網(wǎng)統(tǒng)管”,智慧公安、智慧城市、智慧地鐵等等全局或局部實踐廣泛開展??梢哉f,這次抗疫斗爭,上海運用了、也享用了追求“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所打下的基礎,也為抗疫之后進一步推進這三“化”積累了新的經(jīng)驗。
一座川流不息的超大城市,我們時刻要敬畏它。它帶來美好生活,也埋藏著各種風險。疫情傳播最易發(fā)之地,就是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全周期管理”,一定是要用更高效的頂層設計來防范化解風險,以多主體參與、多手段運用形成“通辦”“統(tǒng)管”“閉環(huán)”等等這樣的治理體系,并能在“平”“戰(zhàn)”結合上有萬全準備。
“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現(xiàn)代化治理新路子”,上海還大有可為,中國還大有可為。
(文丨特約評論員 楊禹)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