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了解放生,是從新聞里。有放老鼠,有放蛇,一段時間都是關(guān)于“破壞生態(tài)”、“放生還是放死”的討論。就在十天前,新聞再次曝出非法放生的“新高度”:四川眉山多地發(fā)現(xiàn)了外來物種——鱷魚。一條鱷魚被當場擊斃。
佛教徒究竟如何操作放生,放生對于修行到底意味著什么?記者用時兩個月,接觸了上海4家規(guī)模較大的佛教團體。而其規(guī)模之大,地點、議程之講究,放生生物的選擇都令人驚訝,與網(wǎng)上流傳的“奇葩放生”其實大有不同。
其實每月初一、十五、周末,放生對于全國各大城市的佛教徒來說已是日常。在上海及周邊,小河浜、蘇州河、黃浦江、淀山湖、普陀山和太湖,都能時??吹揭粌汕Ы锖隰~、鯽魚、泥鰍、黃鱔、螺螄被傾倒下水的壯觀景象。
在接觸放生群體的過程中,有兩個與之“共生”的群體,引起了記者的注意。無論在蘇州河、黃浦江,當放生者散去,總有撈客馬上“接力”,一網(wǎng)一網(wǎng)地捕捉。在水面之下,也不乏地籠,等待著放生魚的到來。在他們看來,魚就是鈔票,就是人民幣,有人把錢往河里扔,就有人要去撈。
拿捏放生者的時間、地點規(guī)律,日日辛勤捕撈,蘇州河畔的釣魚大爺,每月竟然能掙下三千。
放生魚同樣吸引到的還有水產(chǎn)市場的商人。一聽說來的是放生的人,老板們紛紛開始套近乎,一口一聲“師兄”,一口一個“隨喜”,佛教用語十分熟練。
據(jù)一位老板介紹,每周六自己大部分的生意都來自于上海的佛教團體,自己當天的貨源時常被買斷。幾千斤幾萬斤的水產(chǎn)被買走放生,已經(jīng)是司空見慣。多的時候,放生團體一次性購買的金額達到上百萬。巨大的放生需求是否會帶來“催生市場規(guī)?!钡你U??很難有人說得清。
一放生團體一周的放生量。
盡管各方所站在的利益角度不同,不過從公眾利益視角來看,少部分團體的放生行為雖依然“不法”,但大多數(shù)佛教徒的放生行為確實在努力自我規(guī)范——選擇本地的魚類及水產(chǎn),保持低調(diào)。他們也希望獲得理解和寬容。
“那些奇葩放生可能是一些佛學的初學者作出的行為,缺乏經(jīng)驗和智慧”,一位佛教團體負責人這樣說道。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朱厚真 施聰 編輯:超慧)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