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明朝的"國家寶藏",就不能不提一位國家級的尋寶人——"三寶太監(jiān)"鄭和。他的主要事跡就是"七次下西洋"的壯舉,有人說他前往西洋的主要目的,是為永樂皇帝朱棣搜索逃亡的侄子建文帝。這或許只答對了一半,根據明朝的官方檔案,鄭和下西洋的活動,可不是花著政府的財政稅收,前往海外找人的賠錢買賣。他的實際作用,不但給明朝開拓了大量海外市場,招徠朝貢的番邦,還幫助明朝收獲了巨大的財富。研究者計算出具體數(shù)字是"黃金至少有二、三十萬余兩,白銀千余萬兩。"怪不得他的封號里,也有個"三寶"。
如果這些錢財還只算得上有價之寶,那么鄭和在長達二十八年的航海過程中,所到三十二個國家和地區(qū),每次艦隊歸國,滿載的奇珍異寶,則可稱得上"無價之寶"。當時人編寫的《西洋朝貢典錄》這樣記錄了鄭和歸航帶回的財富:"明月之珠、鴉鶻之石,沉南龍速之香,麟獅孔翠之奇,梅腦薇露之珍,珊瑚瑤琨之美,皆充舶而歸"。這里面提到的,除了獅子、孔雀、長頸鹿這類珍奇異獸,沉香、龍涎香這類的香料,剩下的可都是夜明珠、藍寶石、珊瑚、翡翠玉石了。更別提還有那些象牙、犀角、紫檀木、花梨木料之類,用于壓艙底的貨物。
然而,一個圍繞鄭和寶藏的問題也隨之而生,如此巨大的驚人寶藏,卻在歷史中失去了下落。沒有文獻記載這批寶藏的下落,是被埋入窖藏,還是被人瓜分,都沒有人知道。黃金白銀也許會被熔煉改制,變成貨幣花銷出去,可是連寶石、美玉也下落不明,消失得無影無蹤。不由讓人思索,鄭和寶藏到底去了哪里?
(看看新聞Knews記者:黃艷琳 實習編輯:祝聞豪)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