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生命的希望工程”—— 2019年上海市青年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統(tǒng)一行動暨大型公益話劇《髓·愿》日前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首演。 活動現場, 23位獲得2018年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的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被授予了榮譽獎章。
金山農民畫描繪出的萬家燈火構成了舞臺背景,身著一襲紅裙、演奏著小提琴的少女出現在舞臺中央,伴隨著悠揚的小提琴聲,演員們陸續(xù)登場,演繹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感人故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作為中國首部反映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群像的舞臺劇,由上海市紅十字會出品、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傾情演繹,以真人真事為依據創(chuàng)作的現代都市公益話劇《髓·愿》,用現實主義表現手法,以互動交流的表演方式,演繹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的大愛故事,抒寫了一曲動人的青春贊歌,展示出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特有的溫度、高度和厚度。該劇由編劇李然創(chuàng)作,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國家一級導演周小倩執(zhí)導,桑琦擔當舞美設計師,演員陳姣瑩、吳靜、李晨濤、章靜、劉曉靚、倪培雯、程子銘、劉春峰、李超、司琨聯(lián)合主演。
1992年,中國啟動非血緣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1996年8月,全國首例非血緣關系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在中國紅十字華山醫(yī)院獲得成功。1999年,全國首家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服務組織——上海市紅十字造血干細胞捐贈志愿者俱樂部在滬成立。2001年,上海市紅十字會和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聯(lián)合開展“為了生命的希望工程——上海青年骨髓捐獻志愿者行動”。
截至目前,上海分庫已累計實現捐獻472例。其中,涉外捐獻22例。上海是中國首個捐獻超過100例和200例的省級分庫。在“金山好人現象”的引領下,2018年1月,來自金山區(qū)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監(jiān)督所的黨支部副書記兼副所長曾德才成為全國第8000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既是上海造血干細胞采集醫(yī)院又是移植醫(yī)院,是全市醫(yī)療機構中動員捐獻人數、實現捐獻人數雙第一的醫(yī)療機構。
一個人的選擇,直接關乎到另一個生命是否能夠延續(xù)下去。通過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員們的演繹,《髓·愿》里的每一個人物,每一段故事活生生地呈現在觀眾面前?!端琛ぴ浮返闹鲃?chuàng)們在排演之前曾走訪了一些親身經歷者,包括造血干細胞捐獻者、醫(yī)生、志愿者等,搜集創(chuàng)作素材,汲取鮮活的故事和人物元素。編劇李然表示:“我走訪了很多真正的志愿者,從他們的身上我看到非常觸動我的一點,就是他們的眼神,那種純凈和熱情,是真的。越走進這個項目,我個人的收獲和感觸越深,能夠有幸參與這樣的劇本,我自己是覺得非常榮幸和光榮的。當他們出現在我面前的時候,我內心是非常感動的。他們看上去非常的平凡,但做出了非常偉大的事,他們拯救人的生命,這是真正大愛的存在?!睂а葜苄≠粍t說,“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救人救命,讓新的生命開始,這是我們做這出戲非常重要的意義。造血干細胞捐獻不僅是一項非常崇高的舉動,更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作為該劇的導演,自己深感責任重大,有義務將志愿者的無私大愛結合劇本在話劇中加以體現,從而更好地表現出造干捐獻工作的重要性。”
該劇主創(chuàng)團隊希望看完這部劇后,更多觀眾能真正了解造血干細胞移植這一能拯救病患生命的手術。希望劇中人物的故事能夠引起大家對生命的熱愛,并力所能及地向周圍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能夠有更多青年人成為中華骨髓庫的入庫志愿者,為病患點燃生命的希望,讓可以避免的悲劇不再發(fā)生。
生命科學是二十世紀發(fā)展最為迅猛的學科之一,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的發(fā)現和應用為人類戰(zhàn)勝疾病帶來新的希望并已成為根治白血病等疾病的主要手段。造血干細胞移植可治療惡性血液病,部分惡性腫瘤,部分遺傳性疾病等 75 種危及生命的疾病。造血干細胞移植要求捐獻者和接受移植的患者必須進行人類白細胞抗原(HLA)配型,不同個體的HLA千差萬別,配型成功的概率非常低。在非血緣人群中,配型成功的概率較低,一般僅為幾千到幾萬分之一。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王健慧 編輯:周一)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