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收藏世家》、《收藏大家》、《謝稚柳傳》、《唐云傳》、《林風眠傳》、《程十發(fā)傳》、《張伯駒傳》、《張珩傳》,都出自他的筆下;陳佩秋先生稱他對海上書畫界的了解,特別是對謝稚柳先生的生平資料收集研究,都可以說是第一人。因此,放眼整個上海乃至全國的書畫界、新聞界,他被稱為“海上書畫第一名記”,也是當之無愧、實至名歸——他就是鄭重先生。
陳佩秋先生與鄭重先生
鄭重先生今年已經(jīng)83歲高齡,說起話來一如他寫文章的風格——平實、酣暢,有時候實在得讓我們這些晚輩肅然起敬。比如很多名家都為他寫過字畫,當被問及有沒有賣過這些字畫時,鄭重先生沒有半點遲疑,毫不避諱地說:“沒錢的時候,就賣一點。但我自己沒花,就是在我小孫女最需要的時候支援一下??纯礇]錢了,就再賣一點?!?/p>
鄭重先生
鄭重先生的父親當年賣了兩車的高梁才供他讀上了復旦大學。在經(jīng)歷了患病休學之后,繼續(xù)學業(yè), 最終投身于《文匯報》,從事新聞工作。雖然他撰寫的書畫名家傳記著作等身,但他在報社卻從來都不是一位文化記者?!胺_我的簡歷,一年一年看過去,我什么記者都當過,就是沒有當過文化記者?!标愔袀メt(yī)生第一例斷手再植成功,吳孟超醫(yī)生進行肝臟開刀,蔡用之醫(yī)生人工心臟瓣膜的研制成功,這三則醫(yī)學首例報道才是鄭重先生申請評定高級記者的業(yè)績。
陳佩秋先生與鄭重先生
與海上書畫名家結下情緣,緣于“文革”期間。當時這些書畫名家成了大家避之不及的“牛鬼蛇神”。而鄭重先生卻想與他們結識,去看望他們,“我當時就有一個感覺,就是將來這個社會,我們能不能看到這么一批人, 恐怕以后不會再出現(xiàn)這樣的人了,我們也不會再見到這樣的人了?!蓖ㄟ^慢慢的交往,他與很多上海畫家成了患難之交, 更與謝稚柳、唐云、來楚生、張大壯、劉旦宅等人成為摯友。
“一開始,我也不了解他們談的是什么——聽不懂,回來以后就看他們提到的書, ”鄭重先生說:“慢慢地就一點一點談進去了,后來就好像變成了內(nèi)行的樣子?!痹谒磥?,與其說是采訪,不如說是聊天更為確切,“我事先把所有的材料都掌握了,做的不是一件采訪的事情,而是拉家常,完全沒有采訪的概念。因為我不是代表《文匯報》去的,就是當作一個記者朋友,利用業(yè)余時間,報社的文化記者采訪新聞的這塊我不接觸,和《文匯報》有關的事情我也一概不問?,F(xiàn)在環(huán)境不一樣了,藝術家的工作也不一樣了,還有誰愿意拿出那么多時間來和你交談呢?我現(xiàn)在也不串門了?!?/p>
鄭重先生筆下的名家
當年,鄭重先生為這些書畫名家寫的文章都是通過投稿的方式在《文匯報》《解放日報》等報刊得以發(fā)表。雖然鄭重先生一生從事新聞工作,寫了不計其數(shù)的新聞通訊, 卻自稱是“中國新聞界的一介布衣”,沒有得過任何新聞獎。但這并不妨礙他對于新聞寫作的孜孜探索。他曾經(jīng)試圖把中國散文傳統(tǒng)融入新聞通訊,“把通訊寫得散文化,疏朗、飄逸、空靈”,而在撰寫人物傳記的過程中,《史記》對他的影響很大,他更多地運用史學的方法,用考古及歷史材料來說明問題。這也就避免了很多作家在撰寫人物傳記時,過多地彰顯自己的個性,缺少客觀依據(jù)而引發(fā)爭議的弊病。鄭重先生寫文字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從來不給采訪對象審稿,“以前寫好謝稚柳傳、唐云傳,我說要給他們看,老爺子說‘我不看的,這是你的作品,我看它干什么’?,F(xiàn)在你們寫我,怎么講怎么寫,我也不看的?!?br/>
“像鄭重先生退休以后還在做‘記者’的工作,并且卓有成果的簡直是鳳毛麟角了。鄭重的特點,就是一生筆耕不輟,而且在離開《文匯報》這一發(fā)表平臺以后,自覺地把目光轉向著書,去開拓一個新天地?!迸c鄭重認識多年的上海文史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祝君波說:“他的書大多與文史相關,從一個人、一個家庭或一個機構的文史資料發(fā)掘、研究開始,整理出翔實可靠的史料,寫出人物一生的成就和悲歡,展現(xiàn)出時代的宏大背景、故事發(fā)生的原因,給人們頗多啟發(fā)。很多史料非他搶救,早就湮滅了。鄭重不僅是位記者,而且是由記者上升到了文人、學者?!?/p>
鄭重先生書法作品
這一次,祝君波作為策展人,為鄭重先生上海市政協(xié)展覽廳策劃了一個為期5天的“百里溪翰墨緣?鄭重書藝展”。對于書法,鄭重先生更多的是在于“玩”,在于自娛自樂。正如祝君波所說,由于鄭重先生與收藏家、書畫家交誼甚廣,閱歷無限,又與謝稚柳、陳佩秋、唐云、劉旦宅、程十發(fā)交往甚篤,所以“近墨者黑”,悟道很深。他的書法也就形成了亦莊亦諧、揮灑自如的特點。這次書藝展包括三個部分,分別是他收藏的當代大家寫給他的作品共計近30件,他多年寫的信札——大多是與師友及女兒的通信還有80幅他近年的書法作品。
劉旦宅書法《百里溪》
走進展覽現(xiàn)場,映入眼簾的第一幅書法作品就是劉旦宅先生書寫的“百里溪”三個大字?!鞍倮锵笔青嵵叵壬枢l(xiāng)——宿州的一條小河,也是他的齋名。這個書藝展對于鄭重先生來說展出的不僅僅是書法作品,更多的是展出他的記憶,“特別幾幅對聯(lián)都是我記憶中的事情,展出我和前輩的交往,展出我的經(jīng)歷。這樣就把我赤裸地展出在朋友面前,使朋友對我有了了解?!?/p>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王健慧 編輯:范燕菲)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