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新冠肺炎的病理研究,16號傳來新突破。在國家法律政策許可下,并征得患者家屬同意。當天,全國第一例和第二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遺體解剖先后在武漢金銀潭醫(yī)院完成,并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目前,兩具解剖病理已被送檢。
遺體解剖獲得的病理,對于我們研究、救治新冠肺炎能夠提供怎樣的幫助呢?看看新聞網記者在第一時間聯(lián)系到了,正在武漢當?shù)氐南嚓P病理解剖實施的團隊成員,也是上海第一批援武漢醫(yī)療隊領隊,上海第一人民醫(yī)院副院長鄭軍華,他認為,對新冠肺炎逝者的解剖是攻克改型病毒的最好的辦法之一。目前,趕赴武漢的醫(yī)護人員正在逐步加深對新冠肺炎的認識,但在對危重病人的救治過程中扔然存在不少的無奈。如果此時在解剖新冠肺炎病例上有了突破,就可以掌握病毒從潛伏到發(fā)病的整個過程,并對每個階段的病理變化,有了全新的認識,這樣就可以使得在前期的檢測、后期的治療過程中,做好預案、掌握主動權。
不過鄭軍華也坦言,在眼下救治工作非常緊張的情況下,進行病理解剖還存在很多難處。首先要取得逝世的患者家屬同意。其次,解剖時候對場所以及人員防護的要求極高,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感染。
其實,在疾病的治療中,不僅要了解“敵人”的構造,更需要認識“敵人”是如何破壞我們的身體的。病理上沒有完整的、系統(tǒng)的信息,就不能從整體上解釋新冠病毒疾病的病因學和病理機制,無法從整體上認清疾病是如何發(fā)生的,又該如何預防和治療。
之所以要強調病理解剖,一個重要原因是,有了病理解剖和病理學的存在,才能從基礎醫(yī)學過渡到臨床醫(yī)學,進而治病救人。很多臨床不清楚的問題,都能在病理醫(yī)生的解剖結果中找到答案。
就如同新冠病毒肺炎,該病的重癥患者到后期往往產生白肺,肺部的呼吸功能嚴重受損,導致呼吸衰竭。只有通過病理解剖才能知道,這是由新冠病毒單獨造成的,還是由人體免疫細胞在抗擊新冠病毒時候共同作用造成的。
此前,同濟醫(yī)學院法醫(yī)學系教授、病理專家劉良就呼吁對新冠肺炎死者尸體進行解剖,劉良稱,早一天做解剖就可以多救幾個人。
(看看新聞Knews編輯 葉鈞 方菲菲)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