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國鐵集團關于“高鐵調價”的公告引發(fā)熱議。公告稱,自2024年6月15日起,京廣高鐵武廣段、滬昆高鐵滬杭段、滬昆高鐵杭長段、杭深鐵路杭甬段4條高鐵票價將上漲。有網友表示,雖然這不是中國高鐵第一次漲價,但是漲價幅度最高的一次,對于要經常乘坐高鐵出行的打工人確實要多出一筆不小的開銷。
那么比起當前的票價,漲價的幅度到底有多大呢?以京廣高鐵武廣段為例,目前武漢站至廣州南二等座價格為463.5元、一等座為738.5元、商務座為1458.5元,根據(jù)調價公告,2024年6月15日起將分別上漲至553元、885元、1935元,漲幅達19.31%、19.81%和32.67%。
而滬昆高鐵滬杭段方面,上海虹橋至杭州東一等座、二等座、商務座的票價將提升至87元、140元、306元,較現(xiàn)行票價73元、117元、219.5元分別上漲19.18%、19.66%和39.41%。
公告同時指出,此次票價調整由目前實行的單一票價機制調整為實行靈活折扣、有升有降的市場化票價機制。該機制將以公布票價為上限,5.5折為下限,綜合考慮季節(jié)、日期、時段、旅速、席別等因素,實行不同幅度的折扣浮動,合理確定執(zhí)行票價,充分體現(xiàn)優(yōu)質優(yōu)價。
如京廣高鐵武漢至廣州南間二等座公布票價較現(xiàn)行票價調升19%,但執(zhí)行票價以公布票價為上限實行靈活折扣,最低5.5折為304元、較現(xiàn)行票價調低34%;滬昆高鐵上海虹橋至長沙南間二等座公布票價較現(xiàn)行票價調升20%,執(zhí)行票價以公布票價為上限實行靈活折扣,最低5.5折為315元、較現(xiàn)行票價也調低了34%。
雖然根據(jù)官方的公告,此次票價調整并非只有價格上漲,而是根據(jù)市場狀況、區(qū)分季節(jié)、日期、時段、席別等因素建立靈活的定價機制,票價是有漲有跌的。不過網友對此卻看法各異。
有網友表示支持票價調整,認為此舉有利于提升高鐵服務質量和運營效率,依據(jù)供求關系調整票價屬于市場行為。此次在4條高鐵開啟漲價窗口,也是因為這四條線乘客數(shù)量多,相信在客運淡季,“返程票”也會出現(xiàn)“白菜價”。
但也有網友質疑,高鐵作為公共交通工具,應更多地考慮到公眾利益,不能僅僅基于市場和財政壓力。對于經濟壓力較大的家庭來說,票價上漲無疑是一筆額外的負擔。
網友還提出,高鐵漲價是否必要,不能光從財政收入來找理由,畢竟現(xiàn)在高鐵票價也不低,補貼力度不明顯。可以提價,但一次提10%到20%是不是步子大了點?
那么,高鐵到底是如何定價的?
在2016年前,高鐵的運價管理權由國家集中管理,票價主要是以建設和運營成本為基礎進行測算和制定。2016年,國家發(fā)改委發(fā)布票價改革通知,自此,鐵路運輸企業(yè)可以對高鐵動車客票進行自主定價。
那票價非漲不可嗎?或許可以從去年國鐵集團的年報里一窺緣由。國鐵集團財報顯示,去年底,國鐵集團總收入為1.25萬億元,凈利潤由負轉正,達到33億元,是國鐵經營史上成績最好的一年。但即便如此,國鐵負債總額仍高達6.13萬億元。
此外,近年來,我國八縱八橫的高鐵網絡已經建成了80%,高鐵已經成了最經濟便捷的選擇,然而在龐大的鐵路網絡中,具有盈利能力的高鐵線路屈指可數(shù)。2024年,國家高鐵還要再完成1000公里的鐵路投產,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壓力。所以在存量債務和新增投產的資金壓力下,出臺新的票價調整方案,也在情理之中。
事實上,高鐵調價早有先例。就在一年前,寧杭、滬寧等多條高鐵線路,就進行了票價優(yōu)化調整。2021年,京滬高鐵票價漲幅達10%左右。而今年六月的這次調整,是近年來調價幅度最大的一次,且主要集中在客流充沛,區(qū)域經濟發(fā)展較高的東部地區(qū)。
確實,高鐵票價涉及到成本、效率、公眾承受力等多個方面。有專家就表示,高鐵票制票價的不斷的市場化是基本趨勢。會出現(xiàn)高鐵的票價上浮和下浮幅度不斷擴大的趨勢,這是高鐵收益管理的內在需要。運價靈活,一方面可以提高鐵路對市場的敏感度,加快鐵路總公司融入市場的步伐;另一方面可以使鐵路行業(yè)的收入預期與經營環(huán)境有所改善,提高鐵路行業(yè)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從而活水養(yǎng)魚。也有專家建議,高鐵應該建立靈活且有市場競爭力的票價體系,調價機制也可更加靈活。
編輯: | 張博忺 |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