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黨史,周恩來無疑是凝聚黨內團結的一個核心人物,也是一位偉大的外交家、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在6月21日播出的《這就是中國·恰是百年風華》節(jié)目中,中國前駐埃及和沙特阿拉伯大使吳思科來到了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立的第一所正規(guī)大學上海大學,和青年學子們一起談了談一個光榮而不朽的名字——周恩來。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周恩來總理親自兼任外交部長達9年之久。在之后26年任總理期間,外交工作始終是由周恩來總理親自主導、親自抓的,而且很多事情都是他自己去親自踐行的。
1955年的萬隆會議是二戰(zhàn)之后第一次沒有西方強國出席的發(fā)展中國家、新獨立的國家的一次會議。所以那一次周恩來總理率中國代表團參加萬隆會議,對于打破新中國剛剛成立、西方對中國的封鎖、廣交朋友、打開外交局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因為二戰(zhàn)結束之后,西方的勢力還是很強大,對中國不友好的聲音也是存在的。面對這種情況,周恩來總理就把原來準備好的一個發(fā)言稿散發(fā)給各個代表團,就利用中午休息的時間,自己親手起草了一份發(fā)言稿,著名的“求同存異”就是在這個講話中間所提出來的。
周恩來特別提到,我們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的,不是來立異的。所以通過他這個演講,實事求是地介紹了中國,對中國的那些質疑也是做了引導,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國,使得會議又重新走上了正軌。
(素材來源:《這就是中國》節(jié)目組 編輯:劉清揚)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