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黃浦江、蘇州河 這孕育上海城市文化的"一江一河"發(fā)生著巨變。目前,黃浦江岸線已經基本實現(xiàn)貫通開放,濱江公共空間正不斷被賦予新景觀、新功能、新內涵。而根據(jù)規(guī)劃,到今年底,蘇州河在中心城區(qū)的42公里岸線,也要基本實現(xiàn)貫通,打造又一片活力水岸。從今天起,《新聞透視》欄目將推出5集系列報道《走通蘇州河畔》。首先讓我們去看一下,蘇河兩岸正在發(fā)生的變化。
外白渡橋上,年輕人喜歡背靠黃浦江,定格重要時刻,而老上海們則更中意在橋的另一面,尋找與蘇州河有關的記憶。
“蘇州河以前在這一段像柏油一樣的黑,現(xiàn)在水質那么好,而且還有水鳥,這是沒想到的。”
“小時候有個兒歌,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就感覺黃浦江蘇州河的交匯點就是家鄉(xiāng)。”
溯流而上,蘇州河在上海的中心地帶拐了近30個彎,其中僅內環(huán)以東段,就有超六成河岸早已被沿線的小區(qū)和公共設施所占據(jù),權屬關系復雜,要打通,難度不小。
上海市住建委副主任、市"一江一河"辦常務副主任朱劍豪介紹:“推進黃浦江的時候是先貫通再提升,但是蘇州河的貫通只有提升到位了,那么你才能實現(xiàn)貫通,尤其是在我們的沿線的這個居住區(qū)范圍里面,老百姓贊同這樣的愿景才能與你合作?!?/p>
如今的普陀區(qū)河濱香景園沿河帶,被小區(qū)居民驕傲地稱為"小外灘"。不過2004年小區(qū)剛建時,當時的所謂"河濱",僅僅是一條圈在小區(qū)內,寬不足兩米長不過300米的"沿河瓷磚道"。
“當時河邊還是比較粗糙的,就是光禿禿的?!焙訛I香景園居民回憶。
這次貫通改造時,設計團隊一并考量安全和美觀。小區(qū)圍墻后退20米,換上2米多的鐵柵欄;"變胖"的沿河腹地,鋪上了塑膠步道,加了花卉綠植、休閑座椅,原本影響視野的防汛墻也巧妙地打開了。
上海林同炎李國豪土建工程咨詢有限公司設計師劉江說:“實現(xiàn)200年一遇防汛要求的前提下,我們把整個濱河區(qū)的標高往下降,把空間留給綠化留給親水廣場,留給市民?!?/p>
市民也對此交口稱贊:“我們都說好,以后就早上買好面包散步散到大外灘去?!?/p>
當然,蘇河沿線貫通的"好戲",不只是打開小區(qū)里的沿河空間。
距離外環(huán)僅600米處,蘇州河的支流西浜 將嘉定、普陀兩區(qū)分隔開來,為了打通這一斷點,兩區(qū)攜手四易其稿,最終決定建一座鋼混玻璃的人行橋。
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陳超說:“希望它能夠成為為兩岸的居民帶來便利性,也希望它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建筑。”
不同于黃浦江,蘇州河本身較窄,因此沿岸的貫通,不只是成線,還要成網,讓大家可以便捷的步行抵達河對岸。
上海市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區(qū)域分院總工程師李天華說:“可以看到那邊有個很好的咖啡店,走過去喝杯咖啡,看到那邊有個好的小綠地,跟小孩子過一個橋到這邊去玩,我們也是希望通過增加橋梁的密度,把兩邊的生活無縫銜接起來?!?/p>
如果說,黃浦江兩岸是要打造成開放包容的"城市會客廳"的話,那么未來的蘇州河42公里濱水空間,則希望努力生長成,城市中的人們生態(tài)宜居的"后花園"。
朱劍豪認為:“功能提升是一個永恒的主題,老百姓到了現(xiàn)在的生活水平,濱水空間是對美好生活向往的一部分,會對城市今后的發(fā)展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在中心城區(qū),蘇州河途經虹口、黃浦、靜安、普陀、長寧、嘉定六區(qū),岸線蜿蜒42公里,目前已有39公里實現(xiàn)貫通。而余下的3公里斷點,主要出現(xiàn)在沿岸居民小區(qū)和企事業(yè)單位,因為產權歸屬問題,并不能強行貫通。那到底該怎么辦呢?明天我們將繼續(xù)關注。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戴晶磊 師玉誠 林羨德 成奕霖 李連達 編輯:胡琰琦)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