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建校115周年,今天、復旦大學第54屆科學報告會舉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教授張文宏、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教授馮建峰、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吳心伯、大數(shù)據學院教授吳力波分別作為各學科代表,先后發(fā)表主題演講,結合國家社會發(fā)展與人類文明進步需求,解析各學科前沿及社會熱點問題。報告會采用線下提前錄制、線上視頻直播的形式進行,在“云聚復旦 共沐光華”復旦大學115周年校慶大聯(lián)播中,通過學習強國、人民日報客戶端、央視頻、看看新聞、新浪微博、騰訊視頻、抖音、快手、嗶哩嗶哩等平臺同步直播。
張文宏:面向“不確定”,適應“新常態(tài)”
“各個國家對于新冠疫情采取的策略不同,結果也不同。在這種情況下,全球下一步怎么走?目前取得的不同的疫情防控成績應該如何去看待?事實上,這不是一個可以隨意討論的問題,它從本質上來講是一個學術問題?!?/p>
圍繞“不確定疫情下的防控決策”,張文宏重點介紹了中國的疫情防控策略及效果。他指出,中國的疫情防控不僅僅是動員醫(yī)務工作者,還有對社區(qū)工作者的發(fā)動,對民眾的科普,以及海外人員的介入。“事實上,在這次戰(zhàn)疫當中,中國幾乎每一個人都成為防疫專家?!倍袊扇〉娘柡褪皆\斷、飽和式追蹤、飽和式收入院,以及集中優(yōu)勢醫(yī)學資源多學科協(xié)同作戰(zhàn),有效降低了病死率。
張文宏特別提到,面對著洶涌而來的疫情,“80后”“90后”年輕人沖在第一線,獨當一面。“其實前浪、后浪都是一個浪,大家都是構成我們這個社會的中堅力量?!?/p>
面向當疫情在全球蔓延的態(tài)勢,張文宏表示,僅僅一個國家控制好是沒有用的,并且要看到,世界各國經濟社會條件、文化宗教風俗等存在的巨大差異,各國所適用的防控策略不同,疫情發(fā)展的趨勢也會有天壤之別?!笆澜缑媾R重新打開的新常態(tài),打開以后我們如何去防疫,這仍然是下一個階段我們要面對的一個非常大的挑戰(zhàn)?!?/p>
“疫情是不確定的,將來延續(xù)的時間,冬天會不會再來一波更強的,現(xiàn)在一切都在未知之中。而我們可以相信的是,中國在第一階段取得了一些經驗,在第二階段的全球性疫情當中,我們有能力使中國的疫情得到控制?!痹趶埼暮昕磥?,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把復工、復產、復市做得更加好,就是一種“新常態(tài)”。
馮建峰:下一代人工智能的開發(fā)要從類腦研究中來
“復旦大學對于腦與類腦的研究有一個自己的想法,我們一直想做ABC大腦,A就是人工腦,B就是生物腦,人腦其實是一個社會的腦,所以我們不只研究單個腦,還研究群體的腦,也就是所謂的Collective-Brain。我們一直堅信,下一代人工智能的開發(fā)要從類腦研究中來?!泵嫦颉澳X與類腦”這一目前國際研究的重大前沿,聚焦人類兩肩之間這個1.5公斤重的“小東西”,馮建峰圍繞“基于多尺度數(shù)據的生物腦和人工腦”介紹了團隊開展的重點工作。
馮建峰介紹,團隊對腦科學的研究,從發(fā)展數(shù)學理論和許多各種各樣的數(shù)學方法來研究大數(shù)據的角度出發(fā)。在數(shù)據方面,主要是基于相關性的研究和因果的研究兩方面工作。
有了算法之后,數(shù)據從哪兒來?在馮建峰的演講中,亞洲第一的張江國際腦影像中心展開面貌。超高梯度場強的Connectom 3T磁共振設備為全球第四臺,Terra 7T超高場人體磁共振掃描儀為亞洲首臺,BioSpec 11.7T超高場小動物磁共振掃描儀為中國首臺……“這件儀器讓我們看得清、看得全、看得準?!苯Y合團隊研究,馮建峰進一步介紹了怎樣通過腦影像來研究大腦。
關于人工腦方面的研究,團隊也開展了許多探索,包括把人工智能方法應用到步態(tài)識別方面?!耙簿褪钦f,通過你走路的樣子,能夠識別出來你到底是誰。模仿利用左右半腦的架構,團隊的工作在當時的步態(tài)識別方面達到了世界第一,做到95%的精度?!眻F隊近年來還在探索把整個大腦模擬出來,實現(xiàn)數(shù)字腦和生物腦的同化?!叭斯つX要完全復制人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們相信它為下一代人工智能指明了方向,基于類腦研究的智能算法是人工智能的下一代?!?br/>
吳心伯:斗爭不可避免,關鍵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今年以來,中美關系一直是波濤洶涌,全世界都很關注。特別是在新冠疫情爆發(fā)以后,兩國關系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摩擦和緊張?!?br/>
聚焦“疫情沖擊下中美關系的走向”,吳心伯首先分析了新冠疫情肺炎爆發(fā)以來美國對中國的態(tài)度,從“幸災樂禍”“落井下石”,到“甩鍋中國”,從推動制造業(yè)回流美國,到攻擊中國要謀求國際領導權,“在疫情對全世界都造成沖擊的背景下,美國沒有去考慮怎么樣跟中國進行合作,來應對這樣一場公共衛(wèi)生危機,而是在繼續(xù)推進跟中國的戰(zhàn)略競爭?!奔哟髮θA出口管制,加大對華為的打壓,取消中國電信在美運營資格,限制中國媒體在美業(yè)務活動,阻止聯(lián)邦養(yǎng)老基金對中國股市的投資,在臺灣、南海問題上持續(xù)挑釁……吳心伯指出,在過去幾個月,特朗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廣泛的領域里加大對中國的壓力,甚至破壞了中美建交以來,兩國關系的最重要的基礎。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美關系會向何處去?吳心伯認為,今后半年,中美關系將處在建交以來從未有過的嚴峻時刻:兩國關系氣氛嚴重惡化,戰(zhàn)略競爭強化,美國總統(tǒng)大選會進一步加劇其對華攻擊。
在詳細分析了當前中美關系形勢及未來一段時間走向的基礎上,吳心伯對處理當前疫情帶來的對美關系復雜局面提出建議。他強調,在這樣一個時刻,要冷靜謀劃,要有很好的反擊能力、掌控力和殺傷力?!爸忻狸P系的重啟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今后六個月兩國之間的較量。要讓美國充分領教了中方的意志、決心、實力和戰(zhàn)略運籌能力,才能讓中美關系的重啟才更有利于中國的國家利益,更符合中國外交今后長遠的發(fā)展。在這種情況下,斗爭是不可避免的,我們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吳力波:不確定性隨時相伴,可持續(xù)轉型勢在必行
“疫情防控的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全球性危機爆發(fā)蔓延的根源在于其公共品的特殊屬性,在這樣一個時點,更需要進一步解析氣候變化這一長期持續(xù)的全球性危機,思考人類的行動將往哪里去?!苯Y合團隊最新研究成果,吳力波分享了“新冠疫情下的全球深層環(huán)境危機再思考”。
新冠疫情導致社會經濟活動停擺、能源消費急劇下降,由此帶來全球環(huán)境污染物濃度顯著下降,這是新冠疫情防控的“意外福利”。在此基礎上,吳力波進一步分析了健康危機與環(huán)境危機的交互。她指出,在經濟復蘇的過程當中,一定要警惕環(huán)境污染的反彈,因為這會帶來新冠疫情效應的加劇,增加復蘇的總體社會成本。“無論是從應對新冠疫情,還是應對全球環(huán)境危機來看,全球都要進行有效的可持續(xù)轉型?!?br/>
在解析了疫情防控與全球氣候行動在成本收益、應對機制的異同之后,吳力波建議,在全球氣候行動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的情況之下,要加強國家間的協(xié)調和合作,在全球范圍內建立起更廣泛的合作機制,降低外部性。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從自身做起,通過本地的努力和環(huán)境氣候規(guī)制強化來盡快采取行動,產生更多本地的協(xié)同效應,從而增強可持續(xù)轉型的韌性。
“在新冠疫情仍然籠罩全球的背景之下,全球氣候行動是否可以因此加快呢?我們是否可以Do
it now,Put a price on
carbon?為什么我們現(xiàn)在要加快來做這件事?”吳力波從大氣污染物減排協(xié)同效應、人類健康協(xié)同效應、有利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收入再分配效益、就業(yè)和收入效益等方面解析了氣候變化政策的本地福利效應,并指出,像中國這樣的發(fā)展中大國所采取的努力,所建立的全球性碳市場,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非常關鍵的一步?!拔覀兊囊I會給很多發(fā)展中國家更好的借鑒,推動全球進入到下一輪可持續(xù)轉型的通道當中去。”
復旦大學校慶科學報告會每年邀請來自各學科的學者與師生分享前沿成果和治學感悟,這一學術傳統(tǒng)肇始于上世紀50年代。1954年校慶前夕,時任復旦校長陳望道提出,校慶種種活動,應以促進科學研究為中心。當年的復旦校慶即舉行了復旦大學首屆科學討論會,在校慶期間舉辦科學報告會成為復旦大學的傳統(tǒng)。從2009年開始,學校決定進一步發(fā)揚校慶科學報告會優(yōu)良的做法,在5月下旬舉辦一系列的學術文化周的活動,弘揚復旦學術傳統(tǒng)與文化傳承,彰顯復旦學者立足前沿、服務國家的志向和情懷,激發(fā)廣大師生投身學術、服務社會的熱情。據悉,今年校慶期間,復旦大學各院系將舉行百余場科學報告會等學術交流活動。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周云 編輯:小真)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