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高路險,地理位置相對偏遠的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有一輛已經開行了半個多世紀的公益性綠皮慢火車,它途經普雄到攀枝花沿線最大的彝族聚居區(qū),將學生送往學校,將商販接到市場,一代又一代的彝族老鄉(xiāng),通過這趟慢火車走出大山,改變命運。它已然成為開進彝族同胞心窩的“連心車”和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致富車”。
職中時代,俄木日古正是坐上這趟車,順利地從位于攀枝花市的機電學校完成三年專業(yè)教育,順利考入鐵路系統(tǒng)。每逢周五到周日,都會有許多懷揣著夢想,到喜德縣、西昌市等地求學的山里娃,坐著“小慢車”,往返于家、校之間,它也是孩子們心目中名符其實的校車。
喜德縣初二學生阿的爾的還從來沒有走出過大涼山,她最大的心愿是到上海來看看大城市長什么樣?在她的想象中,上海有各式各樣的高樓大廈,有她從來沒有去過的動物園,她還想到綠植成蔭的公園里去逛逛。是慢火車帶她看到了小鎮(zhèn)以外的風景,為她帶來了人生的理想和希望。
“小慢車”經停的沙馬拉達車站,是成昆線上條件最艱苦的高山小站之一,站點與附近村落隔著河溝,每到夏季河道漲水沒過便橋,人們不得不繞道五公里來趕火車。今年,一條耗資1500多萬元修建的通站公路跨越河道,連通車站,乘客再無繞道煩惱。自2019年以來,四川省已先后投入中央和省級預算內投資1.7億元,建設共計58公里的通站公路。
每天下午,冕寧車站的臨時站臺上,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為了幫助盡快登車,車站允許旅客將貨物提前擺放進站臺。大量貨品每天通過小慢車來流轉,車廂里使用智能手機的人群越來越多,乘車人的衣著也在悄然發(fā)生變化,這些現(xiàn)象,無不反映出涼山偏遠地區(qū)彝族同胞的生活,正迎來日新月異的改變。雖然時代在向前發(fā)展,但是小慢車的公益性質,永遠不變,它追逐歲月的足跡,帶領一代又一代的彝區(qū)群眾走出大山,走向富裕和希望。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彭曄 游明靈 編輯:沈佩佩)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