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有不少人發(fā)現,自己朋友圈里的代購突然都變成了靈魂畫手,用手繪圖替代了產品圖,一問才知道,原來是為了規(guī)避元旦剛剛落地實行的《電子商務法》的監(jiān)管風險。那么電商法究竟給電商行業(yè)和消費者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呢?
侯女士做了兩年美國代購,平時主要通過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發(fā)布商品信息,生意不錯。不過這幾天,她卻閑了下來。她說,主要的影響就來自這部從元旦起剛剛開始實施的《電子商務法》。
《電子商務法》首次明確,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絡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都屬于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并且依法履行納稅義務。沒有公示相關營業(yè)信息的,可以被處以一萬元以下的罰款。這就把原來一直處于灰色地帶的代購、微商等都納入了監(jiān)管范疇。
侯女士說,有了這部法之后,代購的利潤會減少,她也在考慮今后不再從事這個行業(yè)了。
電商平臺也已經行動了起來。比如洋碼頭,這幾天,他們的工作人員開始逐一聯系平臺上的海外買手,著手登記買手們的手機、地址、營業(yè)執(zhí)照等。
而此前,買家在平臺上能夠看到的賣家信息,僅限于昵稱、所在地以及銷量評分等。但從下個月開始,網站將陸續(xù)在平臺上公示每個賣家的營業(yè)執(zhí)照等相關信息。洋碼頭首席執(zhí)行官曾碧波表示,到時候,賣家的企業(yè)名字,海外的注冊地址,甚至海外注冊的資金,都能被清楚地查到。
網站之所以會如此細致地展開信息收集工作,也是因為此次電商法也明確,如果電子商務平臺,沒有盡到監(jiān)管責任,那么將被處以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對此,不少市民也拍手叫好。而專家們也對《電子商務法》中,規(guī)范市場的條文,比如明確電商平臺不得刪除消費者評價,應在顯著位置提示搭售信息,退還押金不得設置不合理條件等表示贊同。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勞幗齡說,《電子商務法》更多地是站在規(guī)范行業(yè)、促進發(fā)展的視角上被制定出來的,使得將來銷售的產品和服務有跡可循、有源可追,其實也是對消費者一種保護。
不過,也有人擔心,條文落地后的實施效果究竟能否讓人滿意。比如這些日子,已經出現了不少代購微商,在文案發(fā)布上動起了歪腦筋。原本的產品實物照片悄悄變成了搞笑的手繪圖,產品介紹則一律用外語。似乎這樣就能規(guī)避風險。
對此,專家指出,目前法律剛剛開始實施,有一些操作細節(jié)確實還不夠明確。比如《電商法》中規(guī)定,個人銷售自產農副產品、家庭手工業(yè)產品等便民勞務活動和零星小額交易活動,不需要進行登記。不過在實際操作中,“零星小額”究竟如何界定,目前尚未明確。而阿里等大平臺則已經表示,正在進行內部研判,后續(xù)可能會出臺相關的平臺細則。
不過無論如何,電商法的落地,對于消費者來說,勢必成為保護自身利益的有力武器。上海市消保委秘書長陶愛蓮說,今后消費者在微商平臺上碰到權益受侵害的情況,就可以根據法律,進行投訴舉報了。
這些年來,電子商務領域的投訴層出不窮。從微商處買到假貨、購買旅游產品時被綁定保險、押金退不了等,此前常處于監(jiān)管的盲區(qū)。而有了《電子商務法》之后,電商行業(yè)有望告別野蠻生長,進入有法可依的時代。實施后,效果究竟如何,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看看新聞Knews記者:何曉 見習記者:楊柳依 李書馨 編輯:全芳華)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