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31日晚,數萬名以色列人走上街頭,要求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下臺,呼吁政府盡快與哈馬斯達成協議,讓被扣押的以色列人回家。這是自本輪巴以沖突延宕近六個月以來,以色列爆發(fā)的最大規(guī)模反政府集會。在國際社會和國內民眾雙重壓力下,內塔尼亞胡能否挺過這次危機?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王震 、西北大學以色列研究中心主任王晉、浙江外國語學院環(huán)地中海研究院院長助理李興剛和主持人袁鳴在《環(huán)球交叉點》節(jié)目上圍繞這個問題進行討論。
王晉指出,內塔尼亞胡目前遭遇了一場嚴重的政治危機,普遍失去了民眾的支持。然而,不同政治派別對他的反對基于各自的考量。左翼以色列人士主張,內塔尼亞胡應當下臺,因為他們認為應當優(yōu)先解救人質并停止戰(zhàn)爭,而不是對加沙地帶實施攻擊。中間翼政黨則對國內社會地位的下降和國際孤立表示不滿,認為這損害了國家的國際形象。此外,他們在征兵過程中遭遇了難題,因為只能從世俗派猶太人中征兵,而無法從極端正統派猶太人中招募足夠兵力,從而觸發(fā)了社會問題。右翼和極右翼政治力量則認為內塔尼亞胡過于軟弱,主張在進攻時不應過分考慮國際因素,而應采取更為直接和果斷的軍事行動。
李興剛表示,內塔尼亞胡面臨的局面極為嚴峻,眾多訴求難以一一滿足,且其既定目標未能實現。加之他推動戰(zhàn)爭的初衷是為了轉移公眾對其個人司法問題的關注,包括司法改革及針對其個人的刑事指控。然而,戰(zhàn)爭的進展并不順利,這可能標志著他的政治生涯開始終結。
王震指出,盡管內塔尼亞胡目前不受大眾歡迎,普遍呼聲要求其辭職,但關鍵在于反對派是否能提出一位有力的候選人來取而代之。若缺乏合適的人選,要想實現政權更迭將非易事。此外,公眾對內塔尼亞胡的不滿固然存在,但在當前戰(zhàn)爭的背景下,若他離職,將面臨誰來負責收拾殘局的問題。以色列民眾必須深思,誰有能力和資格承擔起這一重任。
編輯: | 應鋐 |
責編: | 左禾歡 |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