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生活、戰(zhàn)斗了13個春秋,在此期間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成為了黨的寶貴精神財富。2022年10月27日,就在黨的二十屆一中全會召開之后,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便專程前往延安,重溫黨中央在延安時期戰(zhàn)勝世所罕見困難的光輝歲月,感悟老一輩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力量。而作為革命圣地,延安也一直在通過各種創(chuàng)新手法,讓經(jīng)典紅色故事和新時代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深入人心。
在延安楊家?guī)X革命舊址,李祎斐正在為參觀者講解歌曲《東方紅》的由來。這段時間以來,李祎斐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活化利用有形無形的紅色遺存,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延安精神。除了《東方紅》之外,這張1945年7月,黃炎培來延安時拍攝的照片,也一直是李祎斐講解的重點。這張照片背后的故事,就是毛澤東和黃炎培著名的《窯洞對》談話。李祎斐表示,2021年十九屆六中全會上,習總書記在談到《窯洞對》時指出,我們黨歷史這么長,規(guī)模這么大,執(zhí)政這么久,如何跳出治亂興衰的周期率?毛澤東同志在延安給出了第一個答案:民主。經(jīng)過十八大以來,黨的百年奮斗這么長實踐,我們黨又找到了第二個答案,那就是自我革命。
作為革命圣地,延安現(xiàn)有445處革命舊址,是全國革命舊址數(shù)量最多,時間跨度最長,內(nèi)容最為豐富的城市。其中,延安革命紀念館是我國保存紅色革命文物最多的紀念館。這里有館藏文物3萬6千多件,歷史照片上萬張。這段時間,紀念館正加緊對新入藏的革命文物進行保養(yǎng)、修復,并對紅色文物背后的故事進行發(fā)掘和整理。這一天,文保員張歡歡正對新入藏的一件革命文物進行防霉菌清理以及造冊登記。它是延安時期革命工作者景志仁同志使用過的公文包,是其家屬捐贈的。
張歡歡負責的,是延安時期棉麻、毛紡和皮革類革命文物的保管工作。這類文物光是在庫房里進行保養(yǎng)修復的就有2500多件。除此之外,她還擔負著外出征集紅色革命文物,搜尋整理文物背后故事的相關工作。為了更好保護紅色文物,延安革命紀念館與陜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聯(lián)合成立了“革命文物保護修復工作站”。今年,他們將對新進館藏文物以及易碎品、棉麻制品等革命文物進行全面修復加固,爭取盡早對外陳列展出。
除了加強館藏文物保護和革命故事發(fā)掘,不久前,延安革命紀念館對基本陳列進行了升級改造。改造后的展陳融合了40多項科技多媒體展示,動靜結(jié)合講述文物故事。此外,就在去年年底,由紀念館組織編寫的新書《革命文物紅色故事——延安·延安》首發(fā),書中講述了100件珍貴革命文物的故事,每個故事還制作了專門的短視頻。延安革命紀念館副館長李曉劍告訴看看新聞記者,未來將會運用好物聯(lián)網(wǎng)、云計算、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shù),創(chuàng)新革命文物講述方式。
除了楊家?guī)X革命舊址和延安革命紀念館之外,目前,整個延安市正在創(chuàng)建革命文物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qū),力爭到今年年底,建設成彰顯紅色文化的中國革命博物館城。按照革命舊址周邊只拆不建的思路,當?shù)叵嗬^完成了延安寶塔、魯藝等周邊環(huán)境的改造。去年,延安還完成革命舊址連片保護維修項目66處,并對清涼山、中共中央西北局等舊址的600多孔窯洞活化利用,建立體驗式教學基地。
延安市革命紀念地管理局副局長楊秀芬表示,延安將圍繞建設中國革命博物館城這個目標,打造傳承延安精神的革命圣地,不斷深化黨中央在延安的歷史和延安精神、南泥灣精神、張思德精神的發(fā)掘和研究,努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延安的故事。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王崢 編輯:陳頲杰 秦雯 實習編輯:徐一銘)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