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和歐洲對烏克蘭的武器裝備援助并沒有停止,但歐洲內部對此卻分歧重重。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馮玉軍、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姜毅、華東師范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昕在《環(huán)球交叉點》節(jié)目中表示:
袁鳴:美國的西方盟友在援助烏克蘭問題上,跟美國一條心嗎?
張昕:從目前情況來看,因為戰(zhàn)事已經延續(xù)9個月的時間了,它造成的更廣泛的經濟、社會層面的沖擊,對歐洲社會來講還是非常切身能夠感受到。比如德國國內多次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的游行,希望政府能夠重新開啟“北溪-2”管道,幫助抑制德國跟歐洲現(xiàn)在能源價格上升的困難局面。
姜毅:歐洲現(xiàn)在給出的答案其實也很明確,優(yōu)先政治和安全,其次才是經濟,這條路對于歐洲來講,實際上它不得不走下去,這就是歐洲一直講的,這一次如果讓俄羅斯贏的話,那么接下來還有第二次、第三次,而第二次、第三次很可能就在歐盟圈里頭打起來,這是為什么美國和歐洲在這個問題上,不可能有政策上、戰(zhàn)略上根本改變的一個原因,就是現(xiàn)在的這場仗是在別人家打的,要比將來在“我家”打要好得多。所以這是一定會堅持下去的,這一點不會有什么太大的變化。
馮玉軍:這場俄烏戰(zhàn)事,給了歐洲國家一記痛擊。包括馬克龍,他也改變了他自己的說法,他說原來北約已經“腦死亡”,現(xiàn)在馬克龍說北約又遭到了“電擊”,重新振奮了起來。所以說在他們認為俄羅斯威脅越來越強大的情況之下,其實絕大多數的歐洲主流政治家和政治力量,越來越多地傾向于認為,要想保住歐洲的安全,必須重新鞏固跨大西洋安全體系,還是要和美國緊緊地綁牢在一起。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