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行李箱、一盞貓頭鷹臺燈,這是龍華烈士紀念館里俞秀松的兩件珍貴文物。俞秀松不僅參與創(chuàng)立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還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創(chuàng)辦者。為了革命,他立志做一個東西南北的人,俞秀松的足跡遍布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廣東、黑龍江、新疆、俄羅斯……
在上海龍華革命烈士就義地,俞秀松的繼子俞敏重溫了俞秀松生前的日記:“1920年6月27日,夜,望道叫我明天送他所譯的《共產黨宣言》到獨秀家。1920年6月28日,九點到獨秀家,將望道譯的《共產黨宣言》交給他,我們談些譯書的事,總該忠實精細。”這本日記寫于1920 年6月到7月間,記載了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創(chuàng)建前的一些活動以及俞秀松的若干生活片段,通過這本日記中的諸多細節(jié),百年前的歷史都變得鮮活。
1916年,俞秀松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這里的老師有陳望道、劉大白、李叔同等一批人。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時年20歲的俞秀松,和同學夏衍、施存統(tǒng)創(chuàng)辦了校刊《浙江新潮》,鋒芒直指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這一年,毛澤東26歲。俞敏告訴記者:“當時《浙江新潮》傳播量很廣,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湖南負責《浙江新潮》發(fā)行工作的就是毛澤東?!?/p>
滿目瘡痍的舊中國,曾使無數(shù)熱血青年苦悶不已。如何才能救民族于危亡,拯人民于水火,是那一代青年的自覺追索。1920 年是俞秀松思想轉變的一年。這一年,俞秀松放棄了做學問家的志愿,而“情愿做個‘舉世唾罵’的革命家”。
1920年3月27日,俞秀松由北京抵達上海。同年5月,陳獨秀發(fā)起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1920年6月份,陳獨秀、李漢俊、俞秀松、施存統(tǒng)、陳公培等五人決定成立共產黨。這個黨組織承擔了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的作用,籌備中共一大的召開。緊接著,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俞秀松任書記,在他的努力下,全國各地的團組織得到了極大發(fā)展。
提及上海漁陽里6號,俞敏說:“這座石庫門,是俞秀松忙碌的地方。在這里,俞秀松寄團章,聯(lián)系以前的同學,聯(lián)系進步的青年,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蹦嵌螘r光里,俞秀松半工半讀,參與創(chuàng)辦外國語學社,擔任學社的秘書,同時攻讀俄語。這一公開對外的學校,學員最多時達到五六十人。劉少奇、任弼時、蕭勁光、羅亦農等都曾在此學習。
對于俞秀松這一批當時的青年人,黨史研究專家徐國梁總結說:“這批青年起來革命,加入共產黨,不是為了個人,是為了社會,為了改變中國黑暗的面貌。為了這個信仰,他們寧可獻出自己的生命?!?/p>
(看看新聞Knews記者:邢維 陳瑞 李珂 王琳琳 王健慧 攝像:李維瀟 劉寬漾 呂心泉 編輯:小真)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