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籠罩核武陰霾,微妙平衡岌岌可危。抑制核武擴散,保護人類安危,我們還能做些什么?看看新聞Knews攜手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吳莼思,推出《交叉點道?核武危機》系列,談談這把懸在人類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當前,核不擴散面臨非常復雜的局面,我們有必要再次審視國際核秩序的基本邏輯和基礎性安排。展望未來核格局,哪些需要被保留?哪些需要被改變?
如今的核局面,有沒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有!肯定有!
首先要值得肯定的是,防止核武器擴散這個目標是正確的,我們應該堅定這樣的目標。從原理上來講,如果掌握核武器的國家和非國家行為體越多,那么核武技術被運用的可能性就越大。
有人會說,在美蘇冷戰(zhàn)時期,雙方都獲得了核武器,才得以形成“核恐怖平衡”,大戰(zhàn)因此沒有開打,維持了一個相對和平的局面。但這樣的案例是具有特殊性的,也是僥幸的,我們并不能把美蘇“核恐怖平衡”的邏輯推廣到所有國家的身上。國家不同,國情不同,我們不能指望非常復雜的國家之間的核關系,就不會在某一天爆發(fā)出核威脅。
美蘇冷戰(zhàn)期間核飛機瘋狂競賽
一旦核武器被使用,核材料被應用,原子彈爆炸,它給人類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而最保險和現(xiàn)實的做法,就是要把擁有核武器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第二,雖然如今核不擴散的局面遇到了很多挑戰(zhàn),但是其中的積極因素是可以維護和加強的。比如說從核武器誕生以來,雖然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在增多,但是更多的國家是保持了無核武器的狀態(tài)。特別是許多工業(yè)化的國家,如果他們想要追求核擴散目標的話,他們在技術能力、工業(yè)制造、經(jīng)濟條件上,都是有這樣的條件去做的,但是他們選擇了放棄,比如我們之前幾講中提到過的南非。從這個層面來說,正能量仍是占優(yōu)勢的。
南非棄核
第三點,既然在國際核不擴散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風險和挑戰(zhàn),那么我們就需要增加它的積極面,減少它的消極面。1998年前,國際社會延長了《核不擴散條約》,并且簽訂了《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但這些重要合作在1998年南亞核爆炸之后消失了。這樣的背景給主要國家提出了任務,也就是國家間如何通過合作,能夠共同努力來推動新的發(fā)展。
南亞核爆炸
比如在核材料的管理方面。又比如從中國的角度來講,中國一直覺得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對無核武器國家使用核武器,這樣的政策是能夠降低核武器吸引力的,要把核武器在國家安全當中的重要性降低。那么從這一角度,國際社會需要考慮在國家戰(zhàn)略中,降低核武器的使用。還有要求更高的目標是,在現(xiàn)存的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當中,開發(fā)出新角色、能量或者是動機去提供更大助力。
那么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能做些什么?
首先是在維護核能的安全問題上。核能是可以被民用的,之前我們討論了很多關于原子彈的問題,這是作為武器運用的核技術問題,但實際上核能在很大程度上也被工業(yè)化,很多國家也使用民用核設施用來發(fā)電。這些核設施的安全問題不可小覷。
民用核設施
對于這些民用核設施,國家要防止恐怖組織或者是別有用心的人去攻擊它們。另外,這些設施本身的運作,它的運行過程是否平穩(wěn)也是需要確保的。最典型的一個案例是在2011年,由于地震和海嘯的疊加效應,日本的核工業(yè)設施遭到打擊,導致了福島核能泄露。這不僅污染了日本周圍的地區(qū),而且污染物通過海洋往世界各地擴散。
福島核能泄露
以此為戒,中國需要加強自身的核能安全,一方面靠自身努力,另一方面,中國也正在和周圍國家一起努力,提供更多的相互支持和幫助。
第二方面,相比以前核不擴散體系里更多關注的全球性問題,另一個方面更加關乎切身利益,那就是自身國家周圍到底處在一個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從中國的角度來講,那就是維護亞太地區(qū)的核安全。
事實上整個國際體系主要是由美國領導和推進的,它更關注的是西方世界的問題。那么在中國的周圍,在亞太地區(qū),如何形成機制性安排變得至關重要。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來說,也許我們可以靠自己的力量來完成任務。但是對于很多中小國家來說,在面臨風險的時候,它們向誰來求助?因此在未來,地區(qū)的核不擴散制度建設,將會處在一個比較高的考慮層級之下。
中國政府在核不擴散領域里取得了很多的進展,但短板也是明顯的。在我們的學界中,從事關于核不擴散或者核全球治理命題的研究人員,還是集中在非常有限的幾個單位里面。另外,公眾對于這方面的了解和參與,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也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在了解了這一領域之后,能把推進核不擴散做得更好,中國的學術和公共教育更加重視這一課題。
相關鏈接:專題《核武危機》
(編輯:左禾歡 陳佳雯)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