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游客赴臺急速減少,臺灣的觀光旅游相關行業(yè)感受最清楚。如今臺灣無論大到大型旅行社,小到夜市的攤商,都為了應對陸客減少的“寒冬”在圖謀轉(zhuǎn)型。有士林夜市的攤商指出,上半年陸客少了快一半,現(xiàn)在都在轉(zhuǎn)型做“自由行”客人的生意。另有一家專賣伴手禮的老店店主,對蔡英文當局否定“九二共識”發(fā)出怨言,呼吁為百姓生計,救救兩岸關系。
在老街慈誠宮前的“阿亮面線”老板阿亮表示,陸客團比較常去小吃聚集的士林市場,會晃到老街這邊來的比較少,而是以“自由行”的陸客居多。據(jù)他的觀察,陸客大概從年初起到現(xiàn)在,少了四、五成,不過消費型態(tài)卻出現(xiàn)了變化。
阿亮說,以往陸客團經(jīng)常都是下午4點半過來,晃個一小時到5點半,然后就要再上車去旅行社配合的餐廳吃晚餐,因此經(jīng)常都是兩、三個人共吃一份,不過同樣人數(shù)的“自由行”陸客,就會跟臺灣本地客一樣,一次叫個好幾樣大快朵頤,一來一往消費金額大約就多了一倍。
同樣的情形也發(fā)生在士林夜市相當具代表性的小吃攤“忠誠號”身上,“忠誠號”在士林市場的一樓和地下美食街,分別都有店面和攤位。但店長阿彰表示,光是一樓和地下室相比,陸客不來以后,以本地客為主的一樓業(yè)績下降約一兩成,但以觀光客為主的地下室就掉了三四成。
連名號響當當?shù)摹爸艺\號”都是如此,更別說其他比較沒有名氣的小吃攤或店家。在士林市場一樓擺攤的張二姐就抱怨,士林市場本來就規(guī)劃不當,今年生意比去年和前年差了一半,以她的攤位來說,陸客更是少了八、九成。
張二姐說,以前陸客團多的時候,人流量大,整個市場非常熱鬧,人氣也容易聚集。但如今到了晚間下班時間,她的攤位前還是門可羅雀,一旁不少攤位早就撐不下去掛上“出租”的紅紙。
除了小吃攤之外,最著急的,莫過于販賣伴手禮的店家。以花生糖、杏仁酥飄香士林夜市40年的爵林堅果坊,至今已傳承到第三代,日前還獲得臺北市政府“傳統(tǒng)市場獎”的金賞獎,卻依然難抵這場陸客“寒冬”。老板游建昌指出,陸客不來以后,店里業(yè)績掉了三分之二,還好還有一些老客人支持,再加上從事網(wǎng)絡營銷,才勉強撐得下去。
游建昌表示,他不懂為什么蔡英文要那么堅持不接受“九二共識”,蔡英文當局不要陸客,說要增加其他地方的旅客,但是像歐美旅客來士林夜市根本不花錢,純粹就是來逛而已,加上又沒有買伴手禮的習慣,商家們根本賺不到錢。
游建昌說,以前陸客多的時候,甚至有車隊載著大陸團客來的時候,伴手禮一買就是幾十套,幾乎把整家店面的現(xiàn)貨都買光,現(xiàn)在全世界都在搶著做大陸的生意,就只有臺灣不要,真的要拜托當局好好救救兩岸關系。
(編輯:彭佳良 王玨)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