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區(qū)有著成片的歷史風貌保護區(qū),按照"留房留人"的總體思路,南京東路街道的承興里作為全市首個試點,探索通過抽戶釋放空間來改善百姓居住環(huán)境。那么,到底什么叫抽戶,又要如何來實現(xiàn)呢?來看報道。
周一下午,承興居委會熱鬧非常,居民們濟濟一堂。街道、區(qū)房地部門、設計院等負責人在這里召開說明會,向120多戶居民發(fā)布承興里"抽戶"改建工作的最新進展。
南京東路街道辦事處主任任偉峰宣布:“現(xiàn)在32戶居民已經同意抽戶,釋放出一定的面積,用于我們廚衛(wèi)獨用的改造。”
位于黃河路的承興里,建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是磚木混合結構的石庫門里弄。老房歷經滄桑,斑駁不堪,居住條件也很局促。2000多平方米的空間里 分布著157戶居民和7家單位,單戶人家 面積大的不過十來平方米,最小的只有4平方米,大家至今還過著拎馬桶,在公共廚房燒菜的日子。
這里的居民多是一家人擠在狹窄房間里,由于沒有浴室,天熱天冷都沒法洗澡,此外隔音也不行,居民羅淑娟說,平時都不敢大聲講話,因為自己講話樓下能聽見,樓上講話聲他們也能聽到。另外最要緊的是家里兩個老年人要跑上跑下燒的,因為公用的廚房在樓下的。
2016年,承興里被劃定為歷史文化風貌保護街坊,確定必須保留保護,同時,群眾居住條件也必須要改善。
街道辦事處副主任介紹說,幫每一戶居民家里我們要增加一個獨立成套的衛(wèi)生設施和廚房設施,這樣每家人家可以增加三點五平方米,但是這個三點五平方米從什么地方來呢。
保障房屋管理局給出的解決方案是,通過抽戶的方式,一部分居民抽離,他們空出來的房屋的面積,我們會通過綜合的設計、調整,然后分攤到留下來的居民的受益中。
在居住密度如此高的老式里弄實施抽戶改造,這在上海并沒有先例。經測算,要讓家家戶戶能擁有獨立廚衛(wèi),至少需要騰出650平方米空間。將舊里中的7家單位全部搬離,大約能騰出350平方米,余下300多平米 就需要抽離約28戶居民,對他們實施貨幣補償。那么誰走、誰留,該如何選呢?
由于單獨的北側的房間,小于11平米左右的,這些人家作為抽戶的居民名單,就工作當中我們覺得比較容易說得通,因為它部位比較小,也比較差。
另外,房屋原始的部位里本身就是公共部位的。另外我們的廚房要有一些面向外部空間的通風,所以根據我們的設計,這部分居民如果不抽走的話是沒辦法完成我們的改造的。
抽戶原則確定后,今年4月,舊里改造工作正式啟動。8個工作組開始分頭上門走訪。
居民們也很關心, 自己以后是不是在一個樓面里煤衛(wèi)獨用?隨后給人以給了他們肯定的答復,以后燒菜就在房間里,自己的衛(wèi)生間廚房都在自己房間里。
羅阿姨夫婦 居住在十來平米的二層樓,燒個菜都要樓上樓下跑,聽到抽戶改建計劃,羅阿姨很動心。
居民們紛紛表示,對于這樣的舉措,他們舉雙手擁護的,非常支持。不少人說如果輪到自己抽戶,也會顧全大局。
走的人能拿到貨幣補貼,留下的能有獨立廚衛(wèi),"同等受益"原則下,大多居民都對"抽戶改造"表示認同。再加上一些居住面積特別小的家庭和早就搬出去住的住戶,都有被抽戶的意愿,于是很快,一份涉及45戶的優(yōu)先考慮對象名單出爐了。
然而,這才是漫漫長路的第一步,面對接下來的貨幣補償方案,不少居民又開始反復起來。
抽戶結束后,工作小組要和留下的100多戶居民就每家每戶的具體改造方案進行溝通,盡量利用好空間、優(yōu)化房型設計改造方案。在得到所有居民簽字同意后,承興里的改建工程才正式啟動。堅持留改拆并舉,既關乎民生改善,也提升城市品質。感謝許許多多基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正式他們讓老城區(qū)既留歷史的底蘊,更有溫度。 我們還將繼續(xù)關注。
(看看新聞Knews記者:邱旭黎 孫明 夏祺 鄔治峰 編輯:愛華)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