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5歲女生參加頂尖科學家論壇”的話題一路登上了微博熱搜。還是華師大二附中高一學生的談方琳是參加本屆頂尖科學家論壇青年論壇的與會者中最年輕的科學愛好者之一。作為文科生的看看新聞Knews記者,連她研究的領(lǐng)域“斐波那契數(shù)列與貝祖數(shù)的估”都不知道是個什么。想必很多網(wǎng)友也跟看看新聞Knews記者一樣吧!
在媒體的聚焦和網(wǎng)友的關(guān)注中,這個“別人家的孩子”火了。但容我提醒你,其實昨天下午參加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的與會者中,像小談這樣的少年、青年科學愛好者還有不少。15張圓桌邊與“世界最強大腦”侃侃而談的青年人中,90后、00后是絕對主力。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所在的這一桌,廈門外國語學校正在讀高三的許應玗正與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弗蘭克· 維爾澤克教授聊量子計算機的應用。盡管只是中學生,但他提出的想法和觀點,以及他對宇宙、人類、計算機等學科的興趣和理解,都讓維爾澤克刮目相看:“和這些年輕人們聊天太讓人愉快了!”而小許也表示,這些學界響當當?shù)拿?,過去只能從新聞報道和文獻中看到,然而現(xiàn)在,他們就坐在你身邊,聆聽你的思考,和你分享見解。能與他們面對面交流,分享看法、激蕩思維,讓自己獲益匪淺。
45分鐘的論壇時間很短,每個人都意猶未盡。而最后每組兩分鐘的總結(jié)發(fā)言。更是一個給少年科學愛好者們展示自己的舞臺。來自北京四中的高中生王硯弈自告奮勇代表第一桌第一個上臺陳詞,他們組討論的話題是“怎樣在科學上取得突破”。小王用流利的英語拋出四個觀點——不怕犯錯、做你所愛、挑戰(zhàn)不可能、保持饑渴,兩分鐘的發(fā)言收獲了臺下熱烈鼓掌。
也許現(xiàn)在,小談、小許、小王們還稱不上是“科學家”,但是他們在青年科學家論壇上的表現(xiàn),獲得了世界級科學家們的認可。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得主梅·布萊特·莫索爾欣喜地說:“我原來以為年輕人都會講述各自的領(lǐng)域,甚至炫耀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事實上大家關(guān)注的卻是幸福感、自我意識和科學道德等根本的問題?!痹谒磥恚茖W家就應該拋棄功利心,才能研究出具有突破性的成果。
而這一次的經(jīng)歷,也在青少年科學愛好者們的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北京廣渠門中學的高二學生續(xù)紫暉說,自己很珍惜這樣的機會,很多年以后,他一定還會想起今天的這場討論,因為頂尖科學家們讓自己看到了最最前沿的方向,還有他們?yōu)檫_目標所付出的艱辛努力。
作為青年中的佼佼者,坐在頂尖科學家身邊的他們自然而然會成為人群中的另類,如此高光時刻更是讓同齡人艷羨。但是同桌的“世界最強大腦”們卻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告訴他們,自己并不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成功也沒有捷徑。第一桌的導師馬丁·赫爾曼在分享自己的故事時說,他想發(fā)表的論文第一年被雜志社拒絕,但是他堅持自己的觀點,第二年繼續(xù)投稿,結(jié)果獲得了年度最佳文章。所以不要害怕被拒絕,更不要害怕犯錯,因為只要正視它、檢視自己,它們最終會成就你的成功。今年剛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的威廉·凱林也是在實驗室遭到導師否定,一度放棄科研后重新站起來,最終才找到機會,并在科研的道路上獲得了成功。
滴水湖畔的圍坐長談,的確是這些年輕面孔人生中的高光時刻,但這也只是一個小小驛站,值得銘記卻無需留戀?!暗雷枨议L,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期待有一天,他們的名字會和昨天的這15塊桌布一樣載入史冊。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李書馨 實習編輯:陸熠)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