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昆劇旦角表演的標桿,著名昆曲表演藝術家張繼青對旦角表演藝術產(chǎn)生廣泛影響,日前,《粹善含弘·月落重生燈再紅——紀念張繼青昆曲專場》在捷豹·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舉行,青年戲曲人張翠紅以昆曲折子戲專場的形式,紀念這位她尊崇敬仰的當代昆劇大師。
演出現(xiàn)場,太師椅和中式擺件以及綠植的布置,在聚光燈的照射下營造出中式庭院的氛圍感,觀眾雖然置身現(xiàn)代化劇院,卻從悠悠水磨腔里獲得了古典的聽曲意趣?!赌档ねぁ返亩嗲橥褶D中,有著永不褪色的姹紫嫣紅的藝術春天。
張繼青的戲,虛實結合,她得表演被譽為猶如中國畫一樣:蓄景在胸,意在筆先,水墨揮就,下筆有神。她的昆曲藝術簡潔而豐富,嚴謹而自由,準確清晰,生動鮮明,張弛有度,游刃有余,含蓄蘊藉,優(yōu)雅端莊,詩意盎然,美不勝收。
出生于山東煙臺的張翠紅,從小受到父親的熏陶愛上京劇。父親是京胡票友,從小她便跟著父親學習《紅燈記》等現(xiàn)代京劇的片段。2002年,張翠紅考入了山東藝術學院戲曲系,2010年又考入上海戲劇學院學習,畢業(yè)后一直以民族文化推廣者的身份推廣傳統(tǒng)戲曲。來到上海后,張翠紅開始愛上昆曲,并學習昆曲閨門旦藝術,將著名昆曲表演藝術家張繼青,作為自己一直追隨學習的對象,昆曲豐厚的表演美學體系,成為滋養(yǎng)她的寶藏。
專場中,張翠紅選擇了昆曲藝術寶庫中經(jīng)典的《牡丹亭》《玉簪記》《長生殿》等折子,邀請京昆乾旦彭林剛和戲曲學者俞永杰一同登臺。彭林剛在藝術上曾得到張繼青指點,此次他也作為昆曲知音和張翠紅一同重溫張繼青的藝術精髓,以期在舞臺展現(xiàn)吳儂軟語之風韻。專場演出在京歌合唱《梨花頌》中圓滿落幕。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