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停車向來是個難題,近日,家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某小區(qū)的胡女士反映稱,從今年年初開始,她的車一直停在家旁邊的芳芯路上,沒人找她收過費,也沒接到電話通知繳費或者郵寄的賬單,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才發(fā)現(xiàn)自己竟欠下了6千多元停車費。
由于新入住的小區(qū)等候車位需要排隊,過去的半年多,胡女士一直把車停在小區(qū)門口劃線的停車位上。胡女士稱,她停車的區(qū)域去年12月不需要收費,地上的二維碼也是掃不出來的,誤以為可以免費停車,此后也沒有到任何短信或電話通知。
在胡女士6千多元的賬單中,最大金額為712元,費用產(chǎn)生于今年2月18日到25日之間,停車總計179小時3分鐘。而賬單顯示,從費用產(chǎn)生之日起,繳費期限為20天。也就是說,這6千多元欠費早已逾期。相關部門告知胡女士,這里是“智慧停車”,由車主自助繳費。但她很納悶,既然是“智慧停車”,為何一條繳費提醒短信都不發(fā)?
沒有收到繳費通知的,不僅是胡女士一個人。記者在胡女士停車的相關路段掃碼進入“上海停車”公眾號后發(fā)現(xiàn),自己乘坐 的采訪車也有一則今年1月在漢口路的欠費賬單,停車14秒,收費15元。同樣,駕駛員對此一無所知。
10日上午,看看新聞Knews記者致電上海停車App服務熱線。客服表示,智慧停車采用的是先停車后收費的方式,具體費用車主要到上海停車App里自行查詢,如果多次欠費,車主也不一定會收到短信或電話通知。此前也發(fā)生過車主欠費后,平臺未短信或電話通知,直接寄了一份催繳通知單到用戶的家里。
事實上,道路智能化停車,早已不是新鮮事物,很多城市也在積極推廣。但怎么計費?如何繳費?不繳費有什么后果?很多車主并不了解,也經(jīng)常由此引發(fā)一些爭議。與傳統(tǒng)的人工計時收費不同,智慧停車是通過高位視頻或地磁等方式獲取車輛信息,采用先停車后繳費的方式,這本來可以方便車主,可由于其智能化不足,導致很多車主體驗不佳。比如,車主只能通過指定App繳費,智慧停車App還存在閃退、卡頓,賬單推送不及時、車主欠費后無提醒短信和電話等問題。
正常來說,車主停車后如果未交車費,平臺應該根據(jù)欠費的次數(shù)和金額,是先提醒、再警告,人工催繳無果后,最后用法律手段追繳。目前,大多智慧停車的管理平臺都是通過第三方公司開發(fā)的,很多App功能非常簡單,只負責收費,并沒有短信通知車主繳費的功能和預警提醒的功能,因此很多車主寧愿選擇人工收費的車位,也不選擇并不智能的“智慧停車”車位 。
“智慧停車”發(fā)送繳費提醒短信真有那么難嗎?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表示,“智慧停車”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樣的“天價”收費問題,根源在于收費管理部門沒有做好應盡的提醒告知義務?,F(xiàn)在不少標榜“智慧城市”的應用項目,都是注重“高科技”而缺少“人性化”。其實無論是罰款還是收費,根本目的不應是為了收錢,而更多的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對行為進行糾偏,合理配置停車資源,解決停車難的問題。一些地方的“智慧停車”存在明顯的瑕疵和問題,要進一步加強對停車管理部門的監(jiān)管和社會監(jiān)督,特別是對一些有失公允和明顯不合理的收費項目和收費行為,要進行必要的規(guī)范和糾偏。
在此次“天價”收費事件中,不少網(wǎng)友還提出,胡女士之所以將車停在路邊大半年,是由于小區(qū)車位緊張,需要排隊等車位。在停車難的背景下,如何做到精細化管理,讓停車真正“智慧”起來,也引發(fā)了不少討論。
對此,馬亮表示,持續(xù)提升、規(guī)范道路停車場收費管理,有助于提升路邊停車位利用率、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城市停車問題其實一直都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關鍵是要進一步加強停車位的精細化管理,避免一些停車位資源被限制,或者低效使用,而且非常重要的是要加大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物聯(lián)網(wǎng)等高科技的使用,真正把這些技術用到怎樣去更好地調度停車位資源、更好地配置停車位資源,更好地把停車位的供需問題進行解決,而不是為了更多收費。馬亮強調,相關部門和平臺要換位思考,更多地從車主的角度去思考,把停車服務真正上升為一個城市治理的高度,不能把它矮化為單純的收費項目。
(看看新聞Knews編輯:崔信淑 李榮康 陳昱卉)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