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說,中國是非洲主要債權國,而非洲國家正在債務下苦苦掙扎。彭博社說,本周,中國歡迎非洲領導人到訪北京。中國拿著小小的支票本,等待著大大的回報。
9月4日至6日,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在北京舉行。中非友好大家庭的新老朋友們共敘友情、共商合作、共話未來。
但和諧的樂章當中,也夾雜著不和諧的聲音。
一些西方國家見不得中非友好,這并不讓人意外。但很奇怪的是,個別國內網友也冷嘲熱諷中非關系,話里話外看不起非洲,說中國對非合作是“撒錢當冤大頭”,有這個錢花到自己身上不好嗎?
那我們今天就來聊聊,該如何看待中非合作中的這些雜音?
制造“債務陷阱”?推行“新殖民主義”?
各種抹黑之中,大家聽的最多的,應該是所謂的“債務陷阱”,說中國誘導非洲國家背負巨額貸款,去建設它們負擔不起的基礎設施,等這些國家還不起錢的時候,中國漁翁得利,從借款人手中接管資產。
這聽著言之鑿鑿,實際上經不起推敲! 非洲國家的確面臨外債問題,但責任都在中國嗎?
我們先看數據。根據IMF最近發(fā)布的《2023年國際債務統(tǒng)計》,非洲的外債中,商業(yè)債券和多邊債務是“大頭”,占總額的66%,而中非雙邊債務只占非洲外債總額的11%。換句話說,中國不是非洲債務的主要債權方。再看具體的國家,例如肯尼亞,目前有大約390億美元的外債,其中中國的債務大約是58億美元,只占14%左右(數據來自肯尼亞財政部)。
更重要的是,貸款為了什么?發(fā)展中國家普遍缺乏創(chuàng)業(yè)的“第一桶金”,如果貸款用來發(fā)展經濟、造福民眾,又怎么會是陷阱呢?
我們還是以肯尼亞為例,中國給的貸款,其實大部分都用在了蒙內鐵路上。
而在這條鐵路建成之前,肯尼亞只有一條一百多年前英國殖民時期建的窄軌鐵路。從首都內羅畢到東非第一大港蒙巴薩,不足500公里的路程,要晃晃悠悠開10多個小時。蒙內鐵路建成后,路程直接縮短到了5個小時,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并創(chuàng)造了7.4萬個就業(yè)崗位。
蒙內鐵路,是中國助力非洲基建一個例子。2013年至今,中企推動了非洲1萬多公里的鐵路、近10萬公里的公路、近千座橋梁、近百個港口的建設,這些項目大大改善了非洲的交通條件,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
其實說到底,債務問題本質上還是一個發(fā)展問題。解決債務問題,治標,更要治本,還是要提升發(fā)展中國家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
此次中非合作論壇的主題是“攜手推進現(xiàn)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從中也不難看出,中國深刻理解非洲國家的發(fā)展所需,因此將探索現(xiàn)代化道路,實現(xiàn)高水平發(fā)展,放在首要位置。
此外,中國還在通過各種方式,去幫助非洲減緩償債壓力。所以,大家千萬不要掉進西方的“話語陷阱”。
在西方視角下,非洲與貧困、沖突、疾病等主題緊密相連,他們不愿意投資、幫助非洲,卻又帶著“傲慢與偏見”,見不得別人伸出援手。美西方媒體頻頻炒作“債務陷阱”、“新殖民主義”,就是想要挑撥離間,維持自己在非洲的影響力罷了。
中國對非合作是“撒錢當冤大頭”?
中國有句話叫做,“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
中國要實現(xiàn)發(fā)展,在國際上就需要朋友。我們前面講到中國援建非洲,但反過來,我們有時候也需要非洲的支持。
先說核心利益方面,1971年,76國投票支持中國恢復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其中26國來自非洲,占比超過三分之一。因此我們常說,是非洲兄弟把我們抬進了聯(lián)合國。想象一下,如果我們不是五常,沒有一票否決權,在遭遇“針對”和“刁難”之時,會多么艱難。且近年來,在人權、涉疆、涉港等問題上,非洲國家的支持也沒有缺席。以當年的南海仲裁案為例,39個非洲國家力挺中方立場。
再說務實合作,非洲資源豐富,中國可以用合理的價格進行交易。從海關數據來看,中國從非洲進口了大量的能礦類產品和農產品。中企在非洲的油田項目則為中國能源安全提供了保障。
且非洲也是中國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場,十年來,中國企業(yè)累計在非洲簽訂承包工程合同額超過7000億美元,完成營業(yè)額超過4000億美元。
此外,非洲還是不少中企出海的重要目的地。目前,有3000多家中企“深耕”非洲。華為電信設備在非洲市場占有率超過70%。傳音手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市場份額超過40%。且中企在非的發(fā)展也帶動中國裝備、技術和標準走向海外。
因此,中非合作是互利共贏的。我們助力非洲發(fā)展,非洲也在“幫助”中國。我們積極地看待非洲,也會得到慷慨的回報。
我們常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確,更重要的是,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愿意為推進世界現(xiàn)代化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更大貢獻。
2024年的中非合作論壇,是一個新的起點。我們大踏步前進,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就是對各種雜音的最有力回擊。
編輯: | 陳維琴 |
美術編輯: | 金禮瑋 |
責編: | 章一葉 |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