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PPP?它指的是政府部門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引入民間資本的一種合作模式。PPP模式是兩年前的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目的就是為了給民間資本更廣闊的發(fā)展舞臺。從那時起,PPP受到經(jīng)濟學界乃至公眾廣泛的注意。
從今年5月4日至今,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九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有四次將社會、民間投資作為主要議題。其中,7月7號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的一項重要議題就是聽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也就是 PPP模式推廣情況的匯報。而總理念念不忘民間投資的原因,就是PPP的主力軍,民間投資的疲軟。官方統(tǒng)計表明,今年1到5月份,民間投資同比增長僅為3.9%,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7.5個百分點。清華大學世界與經(jīng)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認為,盡管PPP模式對于促進中國經(jīng)濟增長還有待觀察,但對于提振民間投資來說,政府還是寄予了殷切的希望。
也正是在這次國務院常務會上,中央正式明確和統(tǒng)一了PPP實施領域,即分為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兩大類。會議強調(diào):以推PPP促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在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等領域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對各類社會資本要一視同仁,多推介含金量高的項目,減少和簡化不必要的審批。袁鋼明表示,將PPP模式引入某些領域,可以避免政府絕對主導下可能出現(xiàn)的低效情況。
總理的重視也很快在各地得到了反響。進入8月,各地加快民間投資口號不斷,也公布了不少新的PPP投資項目,并且提出了一些優(yōu)惠措施,比如有的項目有財政補助,有的有基金股權投資,還有的有特許經(jīng)營等優(yōu)惠。
不過,對于政府著力推行的PPP模式,民間資本的態(tài)度卻是冷熱不均。比如,今年以來鐵路投資很低,前7月鐵路投資中民間投資額為107億元,同比下降30.4%。但是有些領域的民間投資卻增長很快,比如水利管理業(yè)投資增長25%,電力、熱力生產(chǎn)和供應業(yè)投資同比增長35.4%。袁鋼明指出,民企對不同的行業(yè)投資態(tài)度不一是很正常的,畢竟投資還是以回報為首要考量的。
來自官方的數(shù)據(jù)也說明了一定的問題:財政部PPP中心官網(wǎng)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全國PPP項目庫已有入庫項目10170個,投資總額超過12萬億元,但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披露,項目庫中已落地的投資額剛超過1萬億元,這意味著PPP實際落地率尚不足10%。
和不少業(yè)內(nèi)專家一樣,袁鋼明也指出,PPP存在的管理難和落地難,與參與主體熱度不均、缺乏系統(tǒng)配套支撐密不可分;而融資難則是制約PPP落地的另一瓶頸,目前僅政策性金融機構對PPP支持較多,但商業(yè)銀行積極性有限。
袁鋼明表示,要真正提振PPP模式的發(fā)展,并藉此撬動民間投資,不僅要解決準入機制、公平待遇、透明回報等問題,也要避免政策朝令夕改讓PPP項目的收益成為未知數(shù)。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