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就是這樣,沒有一本書是直接有用的,你讀多了,那你的世界觀就形成了,你的價值觀也形成了,你的處事方式也形成了。沒有是哪一本書起了一個決定性的作用,就像沒有哪一個人一樣?!?br/>
這句話是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長王為松幾十年來對讀書的理解——讀書潛移默化地改變了他,卻又一下很難說出改變了什么,“我總是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沒有書,我會在哪里”。
今年是上海書展十五周年,也恰逢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成立于1951年的上海人民出版社和其它出版社很不一樣,綜合性很強,出版的書籍涉及各學(xué)科各專業(yè),而這其中,又肩負不少主題書籍的出版。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主題書籍枯燥難讀,趣味性較低,但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卻在不斷創(chuàng)造奇跡——《馬克思的20個瞬間》現(xiàn)在銷量五六萬冊,《共產(chǎn)黨人的必修課》自出版以來,不斷加印,因為有需要,“是這個時代的需要,是你需要,是每一個讀者需要”。
今年書展期間,上海人民出版社重點推薦原國務(wù)院新聞辦主任趙啟正同志的《中國故事 國際表達》。他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世界友人能夠接受理解的方式來講中國故事,讓中國的聲音、主流價值能夠傳得更遠。王為松說,“我覺得這里面每一個故事看似新聞案例,實際上對我們做好其它工作也都是有腦洞大開的啟發(fā)的”。
(看看新聞Knews記者:馬婕 張凱 實習(xí)編輯:朱佳明)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