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空天軍此次可謂結結實實“挨了一記悶棍”。
當地時間6月1日,烏克蘭國家安全局實施了代號“蛛網”的大規(guī)模行動——117架自殺式無人機如馬蜂般撲向俄羅斯境內五個縱深空軍基地。盡管俄方宣稱僅損失幾架軍機,但衛(wèi)星圖像與現場視頻卻揭露了真相:至少13架大型軍機被燒成廢鐵,濃煙滾滾的畫面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堪稱現代版“珍珠港時刻”。
此次襲擊暴露出俄羅斯防御體系的哪些漏洞?又帶來哪些值得借鑒的教訓?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李勇慧分析指出,“蛛網計劃”的成功實施,凸顯俄羅斯安全體系存在多重漏洞。
一是情報監(jiān)控失效,該計劃籌備長達18個月,俄羅斯情報部門卻未能提前察覺異常動向,暴露出情報搜集與分析環(huán)節(jié)的重大缺陷。
二是基地防控松懈,烏克蘭方面竟能將裝載無人機的卡車行駛至俄羅斯戰(zhàn)略空軍基地附近實施發(fā)射,反映出基地周邊警戒范圍不足、地面巡邏與監(jiān)控存在盲區(qū)。
三是電子戰(zhàn)反制能力薄弱,無人機通過星鏈系統實現遠程操控,卻成功規(guī)避了俄羅斯的電子干擾,顯示其在復雜電磁環(huán)境下的通訊阻斷與目標追蹤能力存在短板。
李勇慧強調,若俄羅斯未能及時填補上述安全漏洞,烏克蘭很可能依托類似手段發(fā)起后續(xù)攻擊。此次事件不僅為俄羅斯敲響了防御體系升級的警鐘,也為各國在關鍵設施防護、情報預警機制與電子戰(zhàn)能力建設方面提供了重要警示。
編輯: | 秦揚軻 |
責編: | 趙歆 |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