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黨正青春》全媒體黨課由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上海人民廣播電臺、上海人民出版社、人民網(wǎng)上海頻道、阿基米德傳媒共同制作,將在FM93.4上海新聞廣播《990早新聞》《市民與社會》節(jié)目播出音頻黨課;在學習強國、阿基米德APP、話匣子APP、人民網(wǎng)上海頻道、青春上海、今日頭條、看看新聞等平臺上線視頻黨課。
【歷史回眸】1966年2月7日,穆青、馮健、周原在《人民日報》頭版發(fā)表了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引發(fā)了全國學習焦裕祿的熱潮。到了1990年7月9日,還是他們?nèi)?,還是在《人民日報》頭版,發(fā)表了《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引起了社會的轟動。
當時福州的一位領導干部也讀到了這篇文章,他再次受到深深的觸動,感慨萬千,寫下了一首詞:
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
這首詞的名字叫《念奴嬌 追思焦裕祿》,寫這首詞的是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
【歷史之問】人民呼喚“焦裕祿式的好干部”!中國共產(chǎn)黨如何才能培養(yǎng)出更多這樣的干部呢?
【千錘百煉鑄鐵軍】主講人:中共上海市委黨校教師 徐濤
我用“千錘百煉”這個關鍵詞來回答。在準備這這門課的時候,我也在反反復復念習近平總書記的這首詞,真的是感慨萬千。
焦裕祿這樣的黨員干部非常偉大。
然而,偉大來自平凡,也是千錘百煉所鑄。
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印象中的焦裕祿或者說“焦裕祿式的干部”是個什么樣的呢?有哪些特點?
我認為,焦裕祿身上充分體現(xiàn)了“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的我黨干部標準。這里面的“德”,就指的是:忠誠、干凈。而“才”則指的是,領導干部的本領和能力。有了本領和能力才能有擔當。在新時代,主要指的就是 8 大本領和 7 種能力。
我們來看,在這里面,既有政治能力和本領、群眾工作能力和本領,也還有依法執(zhí)政本領、應急處突能力等現(xiàn)代干部必備的本領和能力。
一名合格的共產(chǎn)黨干部要求是很高的,那么,如何成為一名德才兼?zhèn)涞暮酶刹磕??首先要抓好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p>
我們以延安時期為例,看看我們黨是怎么抓干部思想教育的。
首先呢,就是組織大家學習。大家要學習的材料里面就有毛澤東同志親自在中央黨校做的《整頓學風黨風文風》和《反對黨八股》的報告。這些報告要求廣大黨員要克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此外,還有劉少奇同志的《論共產(chǎn)黨員的修養(yǎng)》,和陳云同志的《怎樣做一個共產(chǎn)黨員》。通過學習,黨明確告訴廣大黨員,應該做怎么樣的一個黨員干部。
在學習的基礎上,各個黨員對標對表,撰寫思想小結(jié),最重要的是要說明、分析清楚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問題。黨員呢,要把這些小結(jié)給上級組織看。上級組織對這些內(nèi)容進行審查,對其中不合理、不清楚的地方要指出來。不合格的要退回去。當時,這種小結(jié)被發(fā)回重寫 7 次、8 次的,都非常常見。
也許,有人說了,這不就是形式主義嗎?這不就折騰人嗎?這還真不是。我自己也有過寫思想小結(jié)的經(jīng)歷。有的時候呢,就覺得有些問題不必要寫,還有的問題,覺得沒有必要寫那么清楚。就在無形之中,心里悄悄的放過了自己可能存在的問題。
因此,通過這種不斷地退回、修改、重寫的方式,逼著自己徹底地全面地認識自己的問題。
在明確標準查找問題的基礎上,我們黨還有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法寶。
上面這張圖片展現(xiàn)的就是當年黨員干部們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場景。一般是小組開會,一人自我批評,其他同志批評幫助。對于比較集中和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則開展大會討論辯論的方式。
我們可以看到我們黨在干部的思想教育上是花了大力氣的,通過各種方式讓干部們進行思想上的淬煉,往高的思想境界上去努力。
因為思想是人行動的指導。抓思想就是抓牛鼻子。只有當思想正確了,行動才會正確;只有當信仰牢固了,行動才會堅持下去。
【千錘百煉鑄鐵軍】就像我們在學校學習,都會有考試一樣。對我們干部思想的考試,就是要看要經(jīng)受得住復雜的政治斗爭的考驗。有些人可能會說了,現(xiàn)在生活那么好,還要斗爭嗎?其實呀,我們生活的背后往往隱含了很多復雜的斗爭,而我們的共產(chǎn)黨員,共產(chǎn)黨的干部是要為老百姓遮風擋雨的,所以我們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在這個方面,我們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給我們做出了很多讓人拍案叫絕的示范。
就在81年前,抗日時期,新四軍與國民黨反動頑固勢力之間在蘇北的一場戰(zhàn)役,叫黃橋戰(zhàn)役。這場戰(zhàn)役,我軍打得非常漂亮,以 7 千人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 3 萬人的進攻。
在這場戰(zhàn)役之前,更為精彩的是陳毅同志開展的復雜的政治斗爭。
當抗日進入到戰(zhàn)略相持階段的時候,國民黨反動頑固勢力 1939年針對中國共產(chǎn)黨提出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方針,危及了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為了抗日大局,我黨提出了“聯(lián)合和斗爭”的方針。
在 1940 年奉中央命令渡江北上開辟抗日根據(jù)地之時,陳毅他們就遇到了這么復雜的斗爭形勢。
我們來看一下黃橋戰(zhàn)役示意圖。
大家看左下角有一支偷偷摸摸的部隊,他們是第一股勢力——日軍、偽軍。他們戰(zhàn)斗力強,但兵力不足,希望中國各方勢力之間互相攻擊,他們可以坐收漁翁之利。
大家再看左上角和右下角有三支部隊,很奇怪,部隊開出來沒多遠就往回走了。他們是第二股勢力——國民黨中間派。以泰州李明揚、李長江和稅警總團陳泰運為首。這部分的勢力加起來有 8 萬部隊。他們對我們黨、我們新四軍不熟悉、不了解,但也不希望與我軍為敵。
正在和我軍交戰(zhàn)的是第三股勢力——國民黨反動頑固勢力韓德勤。他擁兵 8 萬,是臭名昭著的“反共專家”。
最弱小的是我新四軍,只有7000人,而且“初來乍到”。
面對這種形勢,陳毅同志怎么打開局面?
我們講斗爭,既要斗,也要爭。陳毅同志分析了一下三方勢力:
第一股勢力日軍、偽軍,是我們必須軍事消滅之;
第二股勢力國民黨中間派,這些勢力表面上抗日,說白了只想保存實力,誰也不想得罪,是可以爭取的對象。
第三股勢力頑固派,這派勢力反共的決心很大,對他們,要同時做好政治斗爭和軍事斗爭的準備。
陳毅曾經(jīng)三次,親自到泰州拜訪“二李”。同時,贈送繳獲的日軍馬鞍和指揮刀,極大地表現(xiàn)了誠意。然而,爭取中間力量的工作,并不是一帆風順的。
當我先頭部隊渡江北上的時候到了泰州附近,日本人要求“二李”進攻新四軍。如果他不進攻新四軍,日本人就要打泰州,而韓德勤也很配合地提出要求說“我可以派三個保安旅配合你作戰(zhàn)”。
至于“二李”他自己心里也在犯嘀咕:“你新四軍渡江北上會不會捎帶手把我一起也吃了?”所以,“二李”召集了1萬人的部隊,進攻我只有1000人駐守的郭莊。我新四軍固守待援,一口氣打到了泰州城下。
這個時候,陳毅同志果斷停止攻擊,并主動打電話給“二李”,表示不會攻擊泰州城,同時繳獲的物資俘虜?shù)娜藛T我統(tǒng)統(tǒng)還給你,還送上一個“大禮包”——新四軍東進之后,現(xiàn)在的駐防地全部給你“二李”?!岸睢边@下子徹底感到了我新四軍的誠意,表明以后一定要保持中立的立場。
此外,陳毅請來了蘇北地區(qū)最有名望的韓紫石老先生,組織開展了蘇北地區(qū)各界大會,申明了我軍“停止摩擦、一致抗日”的立場,爭取了政治上的主動性。
最后,果斷出擊,及時打擊頑固勢力的囂張氣焰。讓出姜堰之后,韓德勤不依不饒,繼續(xù)尾隨攻擊,企圖侵占我黃橋根據(jù)地。我軍果斷采取了軍事斗爭,取得了勝利,徹底消除了頑固勢力對我軍抗日根據(jù)地的威脅,穩(wěn)固了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
【千錘百煉鑄鐵軍】大家有沒有感受到我們的陳毅同志,他的政治斗爭本領和能力非常高強。7000人的部隊到了蘇北地區(qū),面對日偽軍,面對16萬的國民黨軍,光靠軍事斗爭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敢于斗爭和善于斗爭,要在政治斗爭當中獲得勝利。
首先就是要敢于斗爭。江南根據(jù)地雖然已經(jīng)初具規(guī)模,但是發(fā)展空間不大。安居江南一隅,固然較為穩(wěn)妥,但是臨近日偽統(tǒng)治中心,我們的發(fā)展空間非常有限。
接下來就是要善于斗爭。毛澤東同志曾經(jīng)說,革命要搞清楚,“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要把我們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敵人的人搞得少少的。我們設想一下,如果當時新四軍真的一口氣把泰州打下來,那么會發(fā)生什么?我們會把中間派推到頑固派那一邊,到那個時候,我們的7000人面對的就是16萬人的部隊了。這16萬人拖也能把我們給拖垮了,更不用談什么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了,正中了日本人的下懷。
所以,我們黨員干部在復雜的環(huán)境中必須要勇斗、巧斗。
【千錘百煉鑄鐵軍】我們剛才講的是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故事。我們再來看開頭提到的焦裕祿同志。大家有沒有看到過這樣的焦裕祿?一個濃眉大眼、朝氣蓬勃的很英俊的山東漢子。這是焦裕祿在工廠工作期間的照片。
是不是很不一樣?那么,今天呢,我就要跟大家講一講,焦裕祿在去蘭考之前的一段成長經(jīng)歷。
1953年31歲的焦裕祿被調(diào)到洛陽礦山機械廠工作之后,“老革命”遇到了新問題:文化水平低,不會技術,不會管理現(xiàn)代企業(yè)。
開生產(chǎn)會,只能聽;找工人談心。只能講思想,沒法談工作;到了車間里面去,聽到機器的聲音頭都發(fā)暈。
有些人就講了呀:“要是誰都能學,還要大學生干嘛?拉牛尾巴的人也能管工業(yè)?”
遇到這種情形,我們一般人會怎么辦?我想無外乎三種方案:第一個方案是跟領導打報告說換適合自己的崗位;第二個方案就是混日子,等一任做滿就換崗位;第三種方案則是奮斗者的選擇——迎難而上。
焦裕祿自然是選擇了第三種方案。
做蘭考縣委書記前的焦裕祿,竟是“打工人”?
為了學技術,他拜車間里面的老師傅為師,什么臟活、累活、苦活他都干,跟一般的工人沒什么兩樣。為了看懂俄文圖紙,他找到車間里面的高材生請教,念發(fā)音把舌頭都念腫了。
在學習過程中,焦裕祿認識到學技術還必須要一線中去學。現(xiàn)在我請大家再看一張照片。一次,車間技術員早上上班,發(fā)現(xiàn)廠里新機器下面有一個人,仔細一看,是焦裕祿在那邊研究設備呢。技術員跟他講,設備的技術要點他可以幫焦裕祿在圖紙上標出來,既方便又省事。焦裕祿搖搖頭說,你要了解一臺機床,就得親自把每一個部件都看明白了,“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啊!”
就是這么肯學習,善于學習,他自己迅速成了技術專家,光用耳朵就能聽出機器運行的好壞。
焦裕祿檢修工廠機械
自己學技術掌握生產(chǎn)技術,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做好工廠的管理工作。焦裕祿在尊重技術人員,關心職工生活,這一塊做得非常好。
但是一個好的領導,更重要的是要找到一套好的管理模式。
剛到車間工作的時候,廠里面沿用的是舊的金字塔式的管理體系,就是“廠長——車間主任——工段長——群眾”三級一長模式。
這種模式有問題嘛?有!
焦裕祿很快發(fā)現(xiàn)了。車間的一個工段長,每天忙得腳不沾地,工作很賣力氣。但是,他們這個工段每個月生產(chǎn)指標都不達標,自己是心里干著急…
焦裕祿在旁邊觀察了他。他發(fā)現(xiàn)這個工段長的問題在于,自己一個人獨挑大梁。工段上面的所有的生產(chǎn)的計劃只有他一個人知道,所有人出了問題只能找他一個人。工人們也就對他依賴性很強,沒有積極性。
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學過管理學的知道,現(xiàn)代管理中,對這種金字塔管理體系也有很多改革方案,有扁平化管理的方案、有去中心化管理方案,還有給職工股權激勵的。那么焦裕祿選擇的方案是什么呢?
他巧妙地把這個金字塔倒過來了,發(fā)揮管理工作中的民主性,把黨的群眾工作路線和工廠的管理結(jié)合起來。
他跟這個工段長講,你可以把你工作上面的重要的事項交給群眾討論。
焦裕祿說,你要相信群眾、發(fā)動群眾,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肯定能想到好辦法,你的一個腦袋就能變成幾十個腦袋,你的一雙手就能變成幾十雙手。
這個工段長在聽了焦裕祿的建議之后,嘗試依靠群眾開展工作,很快就順利地完成了各項生產(chǎn)計劃。
而焦裕祿自己在工作當中也是遇到問題就找技術工人、老師傅討方法,也會利用職工大會鼓勵大家建言獻策,也開展一些生產(chǎn)競賽,調(diào)動大家的生產(chǎn)積極性。
電視劇《焦裕祿》中焦裕祿形象
各位朋友,通過焦裕祿的故事,我們是不是發(fā)現(xiàn)焦裕祿其實也是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也是要經(jīng)過不斷的錘煉才能夠得到成長。
他來自于農(nóng)村,當過民兵隊長,主持過農(nóng)村的土地改革工作,禁受住了革命斗爭的錘煉。按照這個既定路線發(fā)展下去,我相信他也會成為一名出色的農(nóng)村工作者。
然而,我們黨要培養(yǎng)一個干部,就是要把他趕出舒適區(qū),放在一個相對陌生的環(huán)境中,逼著他成長。讓一個文化水平低、沒有技術甚至都沒見過現(xiàn)代生產(chǎn)設備的焦裕祿去工廠從事管理工作,就是對他的一種錘煉:
在思想上,會不會因為到了陌生環(huán)境產(chǎn)生畏難退縮情緒?
在政治上,敢不敢與舊社會工廠遺留的各種壞習氣做斗爭?
在本領上,能不能在起點非常低的情況下克服自己的能力短板?
焦裕祿禁受住了黨的錘煉,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將“實踐、思考、學習”三者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反復敲打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本領能力,實現(xiàn)了個人的成長,成為了我黨干部鐵軍中的一員。
【千錘百煉鑄鐵軍】我想我已經(jīng)回答了我們最初的那個問題,中國共產(chǎn)黨是怎么鍛造她的干部隊伍的?
她是通過思想上的淬煉打造這支隊伍忠誠干凈擔當?shù)乃枷肫焚|(zhì);通過政治上的歷練塑造這支隊伍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政治品格;通過實踐中的鍛煉打磨這支隊伍政治過硬、本領高強的實踐品行。
正是這樣的反復錘煉,我們才培養(yǎng)出了千千萬萬像焦裕祿這樣的干部,才打造了一支擁有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shù)腻P錚鐵軍。
這支隊伍無論在戰(zhàn)爭年代還是在和平時期,都能肩負起了歷史和人民賦予的重任,樹立起一座座精神的豐碑,鼓勵著著后來人不斷前進、前進!
【留聲未來】各位朋友們,百年的時光很快就過去了,我們 80 后、90 后甚至00 后們正在逐步成為這支鐵軍的骨干力量。
在百年未有之新格局前,我們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
那么,我要問在座的各位了,在各種思潮的沖擊面前,我們的思想大壩牢固了么?面對復雜的政治形勢,我們的斗爭能力合格了么?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我們的實踐本領扎實了嘛?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