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連帶著中秋,8天“超級黃金周”,敢問魔都哪里最熱鬧?豫園絕對是備選答案之一。
九曲橋、城隍廟,攜家?guī)Э诘娜藗兡缃吁?,品傳統(tǒng)美食,合影留念,享受難得的天倫時光。
過去15年的中秋,余才勤都是在這里度過的,而她卻經(jīng)歷著“小離別”。
“忙得就跟打仗一樣,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br/>
國慶前的一個周末,傳統(tǒng)老字號“綠波廊”,早早進入“假日模式”,松鼠桂魚、八寶鴨……熱氣騰騰的本幫菜擺滿了每一張餐桌,觥籌交錯,滿目盡是團聚的場面。
余才勤在十幾張餐桌前來回穿梭,點單、催菜、送餐,從上午11點到下午2點,餐臺翻了三次,余才勤也忙了整整三小時。
“剛開始幾年很強烈,覺得很不習(xí)慣,人家在吃,我們有時候給人家菜上齊了會躲到旁邊偷偷地哭,我覺得很心酸,但是干這一行沒辦法的,總需要有人的?!?br/>
今年除夕,也是在余才勤最忙的時候,她收到了丈夫的短信,那是兩段拍自湖北老家的視頻,第一段視頻中,一家人熱熱鬧鬧地準(zhǔn)備著年夜飯,從排骨燉藕湯、金沙年糕、魚糕,到珍珠園子,傳統(tǒng)家鄉(xiāng)菜依次數(shù)來。
再看第二段視頻,年夜飯已擺滿餐桌,婆婆、公公、丈夫、兒子……,一家人熱熱鬧鬧圍坐一堂,看見爸爸在拍視頻,余才勤的兒子還特意向鏡頭外的媽媽比了個大大的V字。
這邊在團圓,那邊也在團圓,唯獨自己只是個看客。今年中秋也不例外,丈夫、兒子早已買好了回家的火車票,余才勤再一次爽約了。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2002年,余才勤隨丈夫來滬,第一份工作就在綠波廊,從最基層的服務(wù)員開始做起。
2007年,兒子出生,老人不在身邊,孩子的成長全由丈夫一人照應(yīng),余才勤一度想過辭職,這樣就能花更多的時間在孩子的學(xué)習(xí)成長之上。
為此,余才勤特地觀察了兒子半年,發(fā)現(xiàn)孩子獨立學(xué)習(xí)的自覺性還挺高,成績也在班里排名中上,再加上丈夫一個人還應(yīng)付得過來,也就打消了此前的念頭,全身心撲在工作上,按照丈夫王冰的說法,“為了下一代能比我們好一點,我們能吃點苦就吃點苦?!?br/>
除了來自生活的壓力,最大的“心魔”還是思念。父母輩都是70多歲了,余才勤想過把他們接到上海來同住,不過老人們年紀(jì)大了,加之腿腳不便,來了生怕加重孩子們的負(fù)擔(dān),因而視頻,就成了跨越1000公里,陪伴親人的唯一方式。逢年過節(jié),余才勤還會往家里寄點月餅什么的,“能盡點孝是一點?!?/p>
我們想看一看全家福,不過余才勤可以拿出來的,只是些零零散散的合照,“因為只有旅游淡季才能請得出假期,所以每次回老家,家人總是湊不齊,到現(xiàn)在都沒拍過一張全家福,也算是遺憾了吧?!?br/>
如何克制思念在心中的翻江倒海?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中扎下根來?每一個異鄉(xiāng)人都有過類似的困惑。余才勤所在的綠波廊,外來員工就占到了三分之一。
誰都有過彷徨難熬的時候,關(guān)鍵是如何適應(yīng)下來。
余才勤用細(xì)致入心的服務(wù)回應(yīng)了此前的彷徨。如今,她能游刃有余地處理食客的投訴,滿足他們的需求,顧客的一聲感謝,就是工作中最大的回報。而為了跟食客打成一片,她還跟同事學(xué)了一口地道的上海話。
“她在工作中也深刻感覺到一定要學(xué)會上海話才能融入到我們這個大家庭中去所以她做個有心人,一邊聽我們員工講,來了大半年以后,就可以跟我用一點上海話說了,一點一點,他現(xiàn)在跟上海顧客用上海話交流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經(jīng)理黃蓉告訴大眼妹。
正是這樣的用心投入,一年前,余才勤被破格提拔為樓面經(jīng)理,許多重要的接待任務(wù),她都參與其中,最記憶猶新的,還是15年亞信峰會的時候,“彭麗媛帶著元首夫人在我們花園里面觀賞用餐,我就參與其中,所有的點心都是我們綠波廊制作供應(yīng)的。”如今,綠波廊的菜單里,多了一道“元首夫人特點”,涵蓋葫蘆酥等三道傳統(tǒng)點心,這也是食客們每次前來不容錯過的美食,“我們接待的國家元首大概有上百人次了?!闭f到這里,余才勤滿是自豪。
扎根15年下來,上海已經(jīng)成為了余才勤心中另一個思念所在,“現(xiàn)在對我來說的話,現(xiàn)在是蠻重要的一個位置,比如說過年過節(jié)可能跟家里人待在一起,時間長了我會想上海的?!?br/>
晚上9點,飯店提早打烊,滿滿的一桌飯菜,等待著一批特殊的客人。這是綠波廊每年的保留節(jié)目,還是那些耳熟能詳?shù)慕?jīng)典菜,不過烹制、端茶送水的則成了餐廳的管理人員,座上賓呢,則是跟余才勤一樣,忙碌了一天的“新上海人們”。
“可以經(jīng)?;丶铱纯锤改?,做一些我們想做的事情!”
“在上海努力工作,安頓下來,把老人接過來!”
“把上海老味道傳承下去吧,讓中國人外國人都體驗一下上海的味道!”
圍著餐桌,舉杯,互道一聲中秋快樂,此心安處,便是吾鄉(xiāng)。
(看看新聞Knews記者:陳俊杰 實習(xí)編輯:黃麗文)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