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在四川和成都的網絡問政平臺上,有家長群體,紛紛投訴一家打著“成都少年志愿者”旗號的機構,突然解散社交軟件群,座機無人接聽,機構辦公地址人去樓空。所涉及的家長維權群,已超過上千人,這些家長大多重金參與了該機構的志愿服務項目。
手機截圖
在多名家長出示的收據(jù)上,記者看到“成都少年志愿者”項目的組建機構成都市原動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以人體技能公益訓練自擔費用、發(fā)明創(chuàng)新指導及專利設計綜合支持服務費、雙鉆媽媽服務項目押金等多種名目,向參與“成都少年志愿者”項目的學生家長收取數(shù)千元到三萬多元不等的費用。
查詢該社會組織背景,實際為個人向民政部門注冊的社會團體“原動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所建立,自2011年以來,該中心的主要人員楊某、曾某某、李某某,在成都、哈爾濱等地開設教育咨詢、文化傳播、養(yǎng)老服務等公益機構和企業(yè),總數(shù)達到十多家。并與多家成都的關聯(lián)企業(yè)合作,提供中小學生“學霸在線陪讀”、專利申請、藍圖計劃、“四高家長俱樂部”等服務,而其宣傳提供的有關項目可以對學生評優(yōu)、擇校等產生作用,家長群體對于該機構所謂的官方背景深信不疑。維權家長李女士表示,該機構出具的志愿服務證書,確實得到了部分學校的認可,甚至有一些孩子,正式是通過這些志愿證書,獲得了評優(yōu)資格。
四川鼎尺律師事務所律師胡磊表示,學生家長目前已經無法聯(lián)系到相關平臺的經營者,如果進一步有證據(jù)能夠證明相關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有虛構機構背景、隱瞞經營真相的行為,誘使相關家長投資、消費,特別是在失聯(lián)前有突擊性的誘導消費等行為,那么相關經營者可能就涉及詐騙刑事犯罪,消費者除了向市場監(jiān)管、教育部門要求監(jiān)管之外,還可以向警方經偵部門報案,要求就詐騙進行立案。廣大家長在消費中,一定要對充值類型的消費保持警惕,查驗相關經營者的資質,不充值和預付大額金額,提高消費詐騙的警惕性。
目前,“原動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所在的成都市金牛區(qū)已組織專班,對該機構展開依法依規(guī)調查。
編輯: | 彭曄 |
責編: | 丁桃 |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