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2年至今,上海舊改已經(jīng)走過30年歷程。30年間,上海舊改不斷提速,尤其”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是上海舊改力度最大、變化最大的階段。舊改政策從”拆遷”變”征收”,方式方法從”拆改留”變”留改拆”,改造對象不僅包含成片二級舊里及以下房屋改造,還包括歷史街區(qū)更新改造,受益居民近100萬戶。到今年上半年,上海累計完成各類房屋舊改超過3000萬平方米。
舊改被稱為”天下第一難”,上海如何走出一條新路?一個關鍵因素是”陽光動遷”的首創(chuàng)。上海市房地產(chǎn)行業(yè)協(xié)會房屋征收工作委員會主任張國樑,在東方衛(wèi)視迎接黨的二十大特別節(jié)目《領航中國》中,講述了他首創(chuàng)“陽光動遷”的過往。
20世紀90年代開始,上海舊改速度加快。當時,動拆遷行業(yè)成熟度不及當下,一些地塊動遷補償“前緊后松”,容易造成“誰先走誰吃虧”,動遷戶不乏觀望等待心理,給舊改工作推進帶來了難度。長年在動遷一線工作的張國樑發(fā)現(xiàn),這是因為沒有做到公開透明。2004年,當原盧灣區(qū)43街坊(現(xiàn)SOHO復興廣場)啟動舊改時,張國樑提出用“公開、公平、公正”的模式操作,把拆遷戶的人口、面積、補償金等,一一公示。這在當年的上海仿佛吹起一股新風,直接影響帶動后續(xù)舊改的操作模式。記者在報道時,將其總結(jié)為”陽光動遷”,一下子走進了老百姓心里。
在張國樑看來,“陽光動遷”就是解開老百姓“心結(jié)”,設身處地考慮老百姓切身利益,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重要理念“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的直接體現(xiàn)。以“兩輪征詢”制度為例,第一輪要達到90%,第二輪為85%,不達比例絕不向下推進。舊改方案的制定也要反復聽取居民意見,座談會每天召開,任何人都能來參與。上海舊改還提出一個口號,征收方案由居民群眾參與制定,征收過程由居民群眾全程監(jiān)督。張國樑認為,這就是讓老百姓來參與,讓老百姓來說話,讓老百姓當家作主,這才能夠讓舊改工作得到人民的認可和信任。
(看看新聞Knews編輯 郝苗苗)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