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784年美國的“中國皇后號”商船帶著貿易代表團到達中國廣州起,中國的飲食文化便進入了美國人的眼簾。在此后的兩百多年里,中餐與中國文化隨著一波又一波華人移民的到來,在美國的土地上蓬勃發(fā)展,與美國文化不斷融合,最終演變成一種中國人并不熟悉的美式中餐文化。
“雜碎(chop suey)”無關粗話,而是用豬肉片或雞肉片混合豆芽、洋蔥、芹菜、竹筍和荸薺等等炒出來的一鍋雜菜。這道所謂的“名菜”原本是珠江三角洲地區(qū)的一道農家菜,根本沒有什么固定的做法,里面的食材換成雞肝、雞胗、土豆、蘿卜等等也沒問題。然而,就是這樣一道菜,卻在一百多年的時間里被美國人認為是中國的“國菜”,的確有點匪夷所思。
從食物的角度看,中餐在美國經歷了從“舶來食品、窮人食品、快餐食品”到“本土食品、精細食品、文化食品”的過程;從歷史的角度看,華人群體在美國也同時經歷了從“外來人、開荒人、邊緣人”到“華裔美國人、文明人”的過程。作者安德魯·科伊正是將中餐在美國的歷史與中國移民在美國兩百多年的奮斗過程相結合,呈現(xiàn)出一幅無論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都未曾想見卻又真實動人的歷史畫卷。
(看看新聞Knews作者:何婕 視覺設計:呂心泉 實習編輯:陸熠)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