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掌大小的連環(huán)圖畫,圖文并茂,一幅幅連續(xù)畫面串聯起了一個個故事。對于普通的上海人來說,這樣的書還有一個親切的名字——“小人書”,它是陪伴過幾代人成長的集體記憶。
小書攤里的大樂趣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物質匱乏、老百姓幾乎沒有什么娛樂生活,而去書攤上看“小人書”就成了孩子們最大的樂事之一。
馬路邊的墻角,一排排木架子上擺滿“小人書”,外面用根麻繩攔住,像極了現在商店里擺放CD的架子。一塊木板上花花綠綠地貼滿新到的“小人書”封面,用以招徠顧客。小矮凳,長條凳,隨意擺放著,供看書的人坐下來慢慢翻閱。這樣的場景,或許是老上海人記憶里最熟悉不過的景象。
那時的小書攤就像現在的便利店那么多, 1分錢能在小書攤上看兩本連環(huán)畫,也可以花2分錢租一本連環(huán)畫帶回家去看?,F在想想1分錢算什么,可在當時還是可以派派用場的。為了節(jié)約,孩子們就會絞盡腦汁,想著法兒少花錢、多看書。比如兩個小孩一起去小書攤看書,你借一本,我借一本,看完后趁攤主不注意偷偷對調了看,這樣1分錢就可以看四本了。
遠東第一大連環(huán)畫車間
1925年,上海世界書局率先創(chuàng)造了第一套連環(huán)畫冊,這套連環(huán)畫包括《三國志》、《西游記》、《水滸》、《封神傳》、《說岳》和《紅樓夢》六大部。這種上圖下文、不識字也能大概看懂的“小人書”從此一炮打響,迅速走紅。
▲ 上海世界書局出版的《西游記》
▲ 上海世界書局出版的《封神傳》
到了1932年前后,上海出版連環(huán)畫的大小書局有30余家,占到書局總數的一半。1949年的時候,連環(huán)畫出版商達到了100多家。
這一階段,上海涌現了一批優(yōu)秀的連環(huán)畫名家,其中最出名的要數被稱為連環(huán)畫界“四大名旦”的趙宏本、沈曼云、錢笑呆、陳光鎰。他們風格各異,擅長的題材互不相同,標志著上海連環(huán)畫走向成熟。
▲ 趙宏本創(chuàng)作的水滸一百零八將
▲ 沈曼云代表作《濟公》
▲ 錢笑呆代表作《穆桂英》
▲ 陳光鎰代表作《真假猴王》
1952年,華東人民美術出版社成立,后更名為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社專設了連環(huán)畫創(chuàng)作室,各路畫家聚集在此,最多時有100多位,一個辦公室就集中了四五十位畫家,如同連環(huán)畫的大車間,十分壯觀。
在這個連環(huán)畫的黃金時代里,老一輩畫家為新中國留下了一大批經典作品,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推出了《三國演義》、《紅樓夢》、《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山鄉(xiāng)巨變》、《鐵道游擊隊》等一系列經典作品,使連環(huán)畫成為五六十年代中國美術界的一座高峰。其中全套60冊的《三國演義》自出版以來,多次重版,成為了中國連環(huán)畫經典中的經典,至今已印了1億多冊(套)。
▲ 《三國演義》
▲ 《紅樓夢》
▲ 《鐵道游擊隊》
▲ 《山鄉(xiāng)巨變》
那時候,沒有看過文字讀本的《三國演義》很平常,但是不知道這套連環(huán)畫的人幾乎沒有。這套連環(huán)畫云集了上海30多位連環(huán)畫高手創(chuàng)作而成,整套書有7000多幅圖畫,115個人物形象,描繪了三國戰(zhàn)場上千軍萬馬、氣勢磅礴的景象。它曾陪伴了很多人的快樂童年,成為很多人成長過程中的溫暖記憶。以至于后來在拍攝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時,創(chuàng)作人員也參考了這套連環(huán)畫里的人物造型。
▲ 三國人物形象
2011年7月3日,上海國拍第二屆連環(huán)畫拍賣會上,一套60本的《三國演義》拍出了十萬元的高價。連環(huán)畫在收藏市場里如此受到追捧,這也從一個側面表達了那一代人對“小人書”的不了之情。
“小人書”曾經陪伴了很多人的快樂童年,小書攤成為了很多人的溫暖記憶?,F在的孩子只知道捧著手機和平板電腦玩游戲、看動畫片,幾乎沒有人再看“小人書”了,這未免也是一種遺憾。
—本周故事講完了 下期再會—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