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青銅匜中的王者。形制碩大,魁梧穩(wěn)健。三千年前,水流在它的軀體中流淌,旋轉(zhuǎn),傾瀉而下。洗去塵埃,帶來潔凈。承接水流的是一雙虔誠的手。
“這件青銅器叫做匜,它作為盥洗器,跟盤一起組合使用。”上海博物館青銅器研究部副研究館員胡嘉麟介紹,這是目前所見西周時期最大的一件青銅匜。
這件青銅匜器身如橢圓形瓢,前端寬流高高昂起,后端執(zhí)鋬作蛟龍?zhí)剿疇?。匜的四足同樣以龍為形, 俯首曲體承載匜的器身。
《禮記》記載,“進盥,少者奉盤,長者奉水,請沃盥,盥卒授巾”。盥洗,凈手,被西周貴族當作一種儀式來進行。參加宴會的賓客,風塵仆仆的旅人,準備祭祀的宗主,滿懷虔誠之心,用雙手承接青銅匜中的水流。
盥洗禮,是所有禮儀活動前必須進行的儀式。古人非常注重凈手的禮節(jié),要先凈手才可進食,賓客進門首先實行盥禮,婚禮儀式前也要實行盥洗禮,祭祀活動中更是如此。
這是一件氣派的厚禮。西周時期,齊國君主為他的夫人,虢國君主的女兒——虢孟姬,制作了這件青銅匜,故名齊侯匜。
這件器物同樣透露出古代婚姻制度的信息?!拔髦軙r期,婚姻制度是同姓不婚,即不可實行族內(nèi)婚。” 胡嘉麟介紹,早在3000年前,先民對于婚姻形態(tài)的規(guī)定就有非常重要的科學依據(jù)。齊國是姜姓,虢國是姬姓,因此兩國可以通婚。
凡有重大事件需要永久紀念,人們就用文字記錄下來,鑄刻在青銅器上。銘文中的“子子孫孫永寶用”,就是當時最流行的青銅器銘文。這句話的含義是希望此器能夠永世流傳,后世子孫也一如既往地銘記祖先的功德與榮耀。青銅禮器上的銘文,正體現(xiàn)了商周時期人們對于“不朽”的追求。
“中國禮制的發(fā)展是從貴族一直向民間下移的過程。” 胡嘉麟介紹,早期禮儀活動只適用于貴族生活,貴族階層將這種凈手的禮儀活動轉(zhuǎn)化成一種生活方式,而這種生活方式則延續(xù)到了今天?!皩τ跐崈舻淖非?,體現(xiàn)在3000多年前西周貴族的生活方式中。儒家文化,其實更多地繼承了西周文化,所以孔子說,‘郁郁乎文哉!吾從周’?!?/p>
遙遠的青銅時代,盥洗禮成為周人重要的儀式。那是先民對潔凈的追求,對禮制的向往。青銅時代早已遠去,禮儀卻世代承襲,滲透進中國人延綿數(shù)千年的日常生活。
執(zhí)匜注水,十指連心,掬一捧清水,它淌過掌心,也流過心間。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王琳琳 見習編輯:劉逸然)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