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童年或多或少都做過下面幾件事兒:
或是在國婦嬰呱呱墜地
或是參加少年宮的課外興趣班
或是纏著爸媽買一本風靡全國的少兒讀物《兒童時代》
抑或是每周一的升旗儀式,看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你可知道,這些面向少年兒童的課程、雜志和儀式 都出自一個公益機構——中國福利會。
中國福利會是1938年6月14日,由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創(chuàng)立于香港,其前身是保衛(wèi)中國同盟,1945年遷往上海。秉承著"把最寶貴的東西給予兒童"的理念,中福會在服務婦女兒童事業(yè)上創(chuàng)造了諸多第一,新中國第一家兒童藝術劇院、第一個兒童藝術劇場、第一家少年宮、第一本少兒讀物、第一家寄宿制托兒所、第一座婦幼保健院皆脫胎于此。
從1938到2018,在即將迎來自己80歲生日的時候,今天,中福會發(fā)布了26張老照片,希望找到照片中與宋慶齡在一起的孩子們,聽他們說說與宋奶奶在一起的故事。
與宋奶奶合影的“半張臉少年”
這張孩子們與宋慶齡合影的黑白相片中,二排最左側(cè),有個孩子只露出了半張臉,他就是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終身教授,知名旅美畫家徐純中。
少年宮在成立之初,曾組織兒童畫到蘇聯(lián)、羅馬尼亞等國展覽參賽,徐純中的畫被幼兒園老師送到市少年宮后,被選送到國外參展。在這幅名為《鴨司令》畫中,一個小孩吹著口哨,手里拿著根油條,帶領著一大群鴨子行進。
這幅童趣十足的畫在送往蘇聯(lián)參展時,不但獲得了獎項,還引起了宋慶齡的注意,當時,徐純中準備了許多畫作,宋奶奶不但一一看過,還問了許多問題:
宋奶奶:為什么你畫的鴨司令中,太陽、月亮同時在天空中出現(xiàn)?
徐純中:我有時看到太陽月亮同時出現(xiàn)在天空。
宋奶奶:哦,你看得很仔細,長大后一定能成為畫家。
在宋慶齡關心下,徐純中進入少年宮學習,成為當時最小的學員。1960年1月27日,宋慶齡和中福會少年宮藝術團的孩子們歡度春節(jié),徐純中又帶著畫作給宋奶奶看,合影時,因為穿著普通,徐純中被攝影師安排在最靠邊的位置,照相時,不服氣的他使勁伸出頭,結果就留下了與宋奶奶的這“半張臉合影”。
這也是徐純中童年里最美好的回憶。
向鄧小平演示計算機的13歲少年成了微軟首席研究員
1984年2月,鄧小平在觀看了中福會少年宮兒童計算機活動中心組員的電腦操作表演后,提出了“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的重要指示,當年13歲的李勁正是其中一名演示員。
計算機的學習是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耐心和好奇心,四年的少年宮課余生活,讓李勁學會了在堅持學習的過程中,多思考,多問為什么,如今,他已經(jīng)成為了一名計算機科學家——微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宋奶奶與四對三胞胎的故事
中福會托兒所是我們新中國成立以后,第一個寄宿制托兒所,這里曾經(jīng)一共收過七對三胞胎。1951年,宋慶齡在視察中福會托兒所時,與四組三胞胎留下了這張珍貴的黑白照片。
雖是國家領導人,宋慶齡到任何一個單位去都不會事先不打招呼,尤其是托兒所幼兒園來,每每到此,她第一個奔向的地方總是廁所和廚房,她要聞廁所有沒有臭味,到廚房看看案板生熟是否分開?廚房抹布又是怎么樣?她還會到大型玩具上面用手去擼一把,看看有沒有小毛刺?
除了對待兒童工作嚴謹細致,宋慶齡在創(chuàng)辦幼兒園之初,還把最先進的科學育兒理念帶入了辦學過程中。你能想象,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這里的孩子們就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每天“三浴”的習慣——冷水浴、陽光浴和空氣浴,似乎放到現(xiàn)在,都十足超前吧!
在此次發(fā)布的尋人啟事中,中福會下屬的相關單位提供了許多珍貴照片,還有許多照片,定格的溫暖瞬間,等待著曾經(jīng)小主人公們來重拾美好。
中福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
1955年春,宋慶齡視察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時,懷抱著一對雙胞胎。
宋慶齡看望產(chǎn)婦與新生兒,產(chǎn)婦是蘇州河上漁民的妻子,當年還不滿20歲。
中福會出版社
1978年8月《兒童時代》封面。《兒童時代》是宋慶齡創(chuàng)辦的新中國第一本少兒讀物,被宋慶齡稱作百花園中的一朵“小紅花”,當年風靡全國,當年供不應求,印刷紙張一度緊缺。
中福會兒童藝術劇院
1952年,宋慶齡與中福會兒童藝術劇院的孩子們在草坪上促膝長談。
1953年春,宋慶齡在寓所為中福會兒童藝術劇院樂隊的孩子們講解音樂知識。
“我的一生是和少年兒童工作聯(lián)系在一起的。”
“有些事情是可以等待的,但是少年兒童的培養(yǎng)是不可以等待的?!?/p>
“對兒童恪守我們的天職是我們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之一?!?/p>
“把最寶貴的東西給予兒童”
光陰荏苒,相片已然泛黃,曾經(jīng)的少年或許已經(jīng)完成了兒時的夢想,如果你就是照片中當年的小主人公,或許你認識他們,歡迎@大眼妹,讓我們一起通過一個又一個溫暖的瞬間,重溫與宋奶奶相處的點點滴滴,重拾兒時的“中福會情節(jié)”。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戴晶磊 編輯:曾小真)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