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寒假,對于孩子們來說格外漫長。當城市里的孩子宅家“停課不停學”,你有沒有想過大山里孩子們的學習又是否還在進行呢?今天,我們帶您認識一位90后老師康瑜。她也是最近熱播的紀錄片《人生第一次》中的一位主人公。五年前,她放棄了中國人民大學的保研資格,選擇去云南大山里支教。兩年后支教結束,康瑜原本計劃出國留學。就在此時,她收到了一大箱紙條,上面寫滿了孩子們的詩。沒想到,一年前隨性開啟的一堂詩歌課,卻在孩子們心里扎下了根。一個女孩給康瑜寫了長信,問她可不可以有更多的詩歌課上,教會更多像她那樣的孩子,在詩歌里找到自己。
兩個月后,康瑜以一名公益創(chuàng)業(yè)者的身份回到大山里,公益機構取名為“是光”,期望將四季詩歌課程普及到更多鄉(xiāng)村學校。
剛回到漭水中學的時候,校長指著二層樓的玻璃窗跟她說:“你看,之前孩子們有什么憤怒的情緒都會砸我的玻璃,現(xiàn)在砸得就少了。但是他們會寫一首憤怒的小詩,塞到我的門縫下?!边@句話讓康瑜觸動很大,沒有想到詩歌竟然會帶給孩子們這么大的改變。這讓康瑜覺得,其實世界上沒有壞孩子,只有不被關注,又想要通過一些不太合適的方式獲得關注的孩子。
康瑜說,孩子本身是接近詩意的。大山里的這一群孩子,他們經(jīng)歷了很多,但他們表達的出口卻又往往被堵住了。所以,要給他們一個“小孔”,通過這個“孔”可以見到光,內(nèi)心的情緒、情感便可以從那里抒發(fā)出來。
疫情期間,康瑜的“是光”也沒有停下腳步,盡可能通過線上課程的方式讓孩子們繼續(xù)寫詩。一位叫李可馨的10歲女孩,爸爸媽媽都是鄉(xiāng)村醫(yī)生,疫情期間非常辛苦,也沒有時間陪伴她,她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媽媽在冬天里戴上面具,不是因為害怕,是為了春姑娘掀開面紗親吻大地。而12歲的山東男孩張朝翔,觀察世界的角度非常特別,他寫道:“你可知/做病人/用盡了我所有的痛苦。”當很多的孩子在思考疫情期間想要出去或者疫情里受到困擾時,他卻可以跟疫情中那么多病患共情。
“去看他們詩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就是一群精靈?!笨佃ばχf。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朱佳偉 實習編輯:陸熠)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