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晚上7點09分,距離上海大劇院的正式演出還有六分鐘。一位老人家依然守在檢票口處,詢問著每一位走進劇場的觀眾:“有多余的票嗎?”他已經(jīng)在這里走了幾個來回,只想買一張上昆明星反串版《牡丹亭》,而這臺戲早在幾天前就已是一票難求。
不同于京劇歷來就有著反串的傳統(tǒng),更有著反串大戲《龍鳳呈祥》這樣作為逢年過節(jié)的封箱戲,昆劇在舞臺上的反串并不多見,而像這一次上昆推出的 反串版《牡丹亭》應該也是頭一回。
上昆成立40周年,至今推出了典藏版、青春版、園林版、交響樂版、精品工程版等各種版本的《牡丹亭》。上世紀90年代末,上昆還曾推出了55折全本《牡丹亭》,連演三天,成為迄今為止對于原著最為完整的一次舞臺展示。作為上昆40周年慶壓軸大戲,上昆老中青三代選擇挑戰(zhàn)反串演繹《牡丹亭》, 本身就是上昆人對于演繹《牡丹亭》的自信與驕傲。反串,需要演員登臺表演與自身本工完全不同的行當,拼的是多才多藝,這不僅需要平時的基本功底,也需要對于角色的理解和拿捏。這一次,不僅平日里扮演柳夢梅的諸位小生出演杜麗娘,甚至連花臉吳雙、 武生季云峰、丑角胡剛、侯哲也都在不同的戲份里演繹了一回如花美眷。
77歲的蔡正仁是這一版《牡丹亭》中年紀最大,身材最為魁梧的杜麗娘。當他依靠在桌邊,唱出那一句“遷延,這衷懷哪處言。淹煎,潑殘生除問天。”臺下發(fā)出了一陣竊竊的笑聲。
胡剛在《冥判》中扮演杜麗娘
反串,考驗的是演員跨行當?shù)墓α?,往往表現(xiàn)出的卻是娛樂性的效果。丑角胡剛扮演的杜麗娘,在《冥判》一則中亮相,也是整出《牡丹亭》中唯一一個只說不唱的杜麗娘。當他操著一口方言對著判官道出原委,笑煞了臺下的觀眾。那下到陰間的趙大、錢十五、孫興、李猴兒分別由旦角錢瑜婷、陶思妤、周亦敏、趙文英飾演,唱著流行音樂、蹦著現(xiàn)代舞,化作黃鶯、燕子、蝴蝶、蜜蜂,插渾打科,好不熱鬧,贏來掌聲一片。
最意外的當屬最后《圓駕》一則中,滑稽演員“小百搭”舒悅以杜母形象出場,用上海話罵起杜寶來,頗有笑果。反串的笑果更多是因為跨行當在不經(jīng)意間流露,演員們在舞臺上的表演本身并不是賣力地搞笑,而是認真地演好戲中的角色。正如舒悅,雖然起到了搞笑的作用,但是當他以杜母的身份在那里因為杜寶不認女兒而傷心落淚時,那一串哭聲卻并不是為了搞笑,而是真的是要展現(xiàn)自己戲劇功底的哭戲。
明星反串版《牡丹亭》雖然少了《游園》、《拾畫》、《叫畫》等幾折經(jīng)典,但全場看過之后,依然令人叫好連連。尤其是年逾七旬的張靜嫻, 在《驚夢》一折中,她以柳夢梅的扮相剛一出場亮相,尚未開口,臺下就響起了滿堂喝彩。一襲白衫,手拿柳枝,張靜嫻的臺風大氣,嗓音亮麗,舉手投足間竟然讓人忘記了她原是閨門旦、她是在反串——完完全全就是一個專業(yè)小生在演繹柳夢梅,將一個飽讀詩書、英俊瀟灑的翩翩少年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張靜嫻的表演也正是反串的真正價值所在,以自身的深厚功底,將另一個行當?shù)奶厣憩F(xiàn)出來,這才是“文武昆亂不擋”。
《圓駕》中沈昳麗飾柳夢梅,吳雙飾杜麗娘
年輕演員沈昳麗扮演的柳夢梅以她扎實的基本功,和在舞臺上對于對手戲的了解,在身段上將柳夢梅表現(xiàn)得也極為漂亮、瀟灑。她的老搭檔黎安這次反串的杜麗娘獨自完成了《尋夢》一則,扮相是六位杜麗娘中最為雋美的。而花臉吳雙在最后一則《圓駕》中壓軸出演杜麗娘可圈可點。吳雙根據(jù)自己的嗓音特點,在唱腔里運用了一點京劇名旦程硯秋的程派唱腔來塑造人物形象,頓時讓人忽略了他的高大,而盡顯女兒嬌態(tài),不被父親相認的楚楚可憐。
戲劇需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即是演員之間的,也是演員與觀眾之間的,這正是戲劇有別與影視劇的魅力所在。而反串恰恰能讓演員之間在交流中產(chǎn)生新的火花。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王健慧 齊琦 編輯:馬龍)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