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即將落幕,心中有萬般不舍。這兩周,無論在世界的哪個角落,冬奧絕對是頂流般的存在。全球觀眾守在屏幕前,看得津津有味。北京冬奧為什么有這么大的魅力?中國通過冬奧,向世界展示了什么呢?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
北京冬奧 更和平更團結(jié)
冬奧開幕之前,外界曾傳來不和諧的聲音,少數(shù)國家將奧運政治化,拒絕派官員出席。但這些舉動,注定不得人心。最終,有91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近3000名運動員參加比賽;有近70個國家、地區(qū)和國際組織的約170位官方代表出席盛會。他們的到來,證明了對北京冬奧的信心,捍衛(wèi)了奧林匹克“更團結(jié)”的精神。去年7月,為了更好地應(yīng)對新冠疫情,國際奧委會首次修改了奧林匹克格言,在“更快、更高、更強”之后,加入“更團結(jié)”。的確,我們看到疫情帶來的國際沖突和社會撕裂,世界所遭受的巨大創(chuàng)傷。因此,人們更加需要北京冬奧,去暫時忘卻現(xiàn)實的煩惱。但舉辦奧運賽事面臨著重重考驗,2020年,東京奧運因為疫情延期,“取消奧運”的呼聲也曾一度走高。
2022年,世界的目光投向北京。在奧密克戎依舊肆虐的當下,我們實施了科學化、精細化的防控舉措,打造了一個安全的閉環(huán),讓冰雪運動帶來的歡樂和激情,絲毫不減。荷蘭滑雪運動員克羅爾說:“在現(xiàn)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只有一個國家能舉辦冬奧,那一定是中國”;美國滑雪運動員肖恩·懷特說: “我要感謝中國,感謝奧林匹克大家庭,在如此艱難的時刻還能舉辦冬奧會?!倍瑠W之中,就是運動員們這樣簡單真誠的表達,深深打動著我們。一句“welcome to China”,讓美國選手莫德熱淚盈眶;舌尖上的美食,讓運動員努力“干飯”,化身“吃播”;還有更多選手在賽場上無論輸贏,相互鼓勁。這一切,都證明了人類的悲喜可以相通。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也寫道:“北京冬奧向全世界傳遞出鏗鏘有力的信息:人與人之間和平共處、相互尊重,同時為著最高獎項展開競爭,這是完全有可能實現(xiàn)的!”
北京冬奧 更流行更“出圈”
8年前在索契,習近平主席曾對巴赫說:“在中國,冰雪運動不進山海關(guān)。如果冰雪項目能夠在關(guān)內(nèi)推廣,預計可以帶動兩三億人參與,由此點燃中國冰雪運動的火炬?!?/p>
的確,四年前,八年前,你我可能還不太關(guān)注冬奧,甚至傻傻分不清“單板”和“雙板”,但如今,大家看比賽、搞運動的熱情高漲,“冰雪熱潮”席卷全國。2020-2021年雪季,全國冰雪旅游人數(shù)2.3億,冰雪旅游收入3900億元。截至2021年10月,我國參與冰雪運動的人數(shù)高達3.46億人,“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能夠點燃13億人的運動熱情,這本身就是對奧林匹克的最大貢獻。巴赫也說:中國讓世界冬季運動進入一個新時代。實不相瞞,這兩天,我也湊了一回熱鬧,去我們浦東的冰場滑冰,真沒想到,大晚上的,全場爆滿。
北京冬奧不僅是在國內(nèi)“火”,還在全球“出圈”了。奧林匹克廣播服務(wù)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怂_科斯表示,北京冬奧開賽第四天,已經(jīng)成為史上收視最高的一屆冬奧會。在澳大利亞,北京冬奧開幕式的收視率比上屆提升331%。在德國、奧地利、挪威、瑞典等冬奧強國,賽事收視率也出現(xiàn)了成倍的增長。在社交媒體上,冬奧更是頂流話題,“Beijing2022”“Olympics”“BingDwenDwen”等詞兒都是已經(jīng)成為了熱搜,網(wǎng)上已有超過20億人次關(guān)注冬奧。
北京冬奧 更科技更綠色
要說北京冬奧為什么能有高收視高關(guān)注?或許也是因為我們的“科技范兒”給賽事“增光添彩”。直播更好看了!北京冬奧的每一個項目都使用了3D回放技術(shù),還實現(xiàn)了核心系統(tǒng)全面上云,通過云技術(shù)遠程制作內(nèi)容。這些技術(shù)提高了轉(zhuǎn)播質(zhì)量,讓觀眾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比賽也更精彩了!國家速滑館“冰絲帶” 的冰面被稱為“最快的冰”,運動員們在這兒比賽,更容易出成績。我們首次采用了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shù),讓冰面溫度穩(wěn)定,賽道硬度一致。日本花滑運動員羽生結(jié)弦說:“我太喜歡這里的冰面了”。
除了制冰,人造雪也是一大亮點。我們國家的人造雪研究起步比較晚,但雪上項目的場地要求卻很高。中國科研團隊在短短幾年之內(nèi)攻關(guān)成功,造出了合格的“冰狀雪”,實現(xiàn)了“用雪自由”。 國際雪聯(lián)高山滑雪委員會主席魯西表示:“賽道上的雪況非常完美,沒有辦法更好了!”
說到雪道,當然要一提“網(wǎng)紅”首鋼大跳臺,有人說這個場地不夠“風景如畫”,但我們就是自信地采用了“工業(yè)風”, 把廢棄的廠區(qū)利用起來,讓其煥發(fā)生機。德國《明鏡周刊》盛贊首鋼大跳臺,堪比“工業(yè)迪士尼樂園”。
這其實也體現(xiàn)了中國“綠色辦奧運”的理念,“低碳綠色”就是冬奧“黑科技”中重要一環(huán)。此次冬奧的所有場館全部實現(xiàn)100%綠色電能供應(yīng),大家知道這些綠色電能從哪里來的嗎?河北省張北!我們把張北的風轉(zhuǎn)化為清潔電力,點燃了北京的萬家燈火。還有“水立方”搖身變成“冰立方”; 1000多輛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運用等等,這些都是奧運史上前所未有的創(chuàng)舉。
北京冬奧 更高更快更強
說起冬奧,最重要的當然還是運動員,是他們定義了五環(huán)下的“精彩”。冬奧一戰(zhàn),18歲的谷愛凌成為體壇“巨星”。大跳臺比賽,她選擇了超高難度的偏軸轉(zhuǎn)體1620,勇奪金牌。在自由式坡面障礙賽中,她在第二輪摔倒的情況下頂住壓力,逆襲“摘銀”。當然,與她同場競技的年輕選手也當仁不讓,瑞士選手瑪?shù)贍柕隆じ窭啄抡谩耙唤鹨汇~”,法國選手苔絲·勒德在第一輪就完成了偏軸轉(zhuǎn)體1620。一鳴驚人的“00后”讓人贊嘆,而鍥而不舍的老將們更值得我們點贊。“速滑奶奶”、德國運動員佩希施泰因年近50,是冬奧史上年齡最大的女選手,她在比賽中排名倒數(shù)第一,卻笑著沖過終點,說“我的雙腿老了,但心還年輕!”三屆冬奧冠軍、35歲的美國名將肖恩·懷特第五次征戰(zhàn)冬奧,卻在比賽中失誤,無緣獎牌,但這不妨礙他在粉絲心中的“大神”地位。還有擁有超高人氣的日本花滑選手羽生結(jié)弦,一開場就挑戰(zhàn)阿克塞爾四周跳,但落地不穩(wěn)摔倒在地,賽后,他沒有像外界猜測的那樣宣布退役,而是選擇“不退役,繼續(xù)挑戰(zhàn)4A。”
是的,堪稱傳奇的不只是金牌銀牌,而是許許多多熬過艱難訓練,忍受傷病折磨的永不放棄的運動員們。他們的存在,就是奧林匹克帶給我們的最大精神財富。
冬奧即將閉幕,它不只是16天的精彩比賽,更給中國和世界帶來了非凡的意義。世界看到了一個開放包容、科技進步、充滿活力的中國;人們感受到了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jié)的奧林匹克精神,凝聚起攜手共進,“一起向未來”的強大力量。何其有幸,這一切奇跡,就在北京冬奧!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