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中共中央委員有42人英勇犧牲,其中犧牲在上海龍華的就有7位,占六分之一。
在上海龍華革命烈士就義地,惲代英的孫女惲梅朗讀了一段爺爺生前留下的文字:“我問你,為什么不替社會國家做事?你便說一木怎能支大廈。我想你懶惰罷了,你自己先便不愿意做,你驕傲罷了,你自己不肯折節(jié)以交天下有志之士。”
惲梅的爺爺惲代英是《中國青年》的第一任編輯。在上海市黃浦區(qū)淡水路66弄4號,《中國青年》雜志社舊址,惲梅講起惲代英與這本雜志的故事:“爺爺在《中國青年》上投入了非常大的心血、思想和感情。他回答了當(dāng)時青年們對于家庭、戀愛、生活還有各種方方面面的問題?!?/p>
在第一期《中國青年》上,惲代英寫下了一段與青年人共勉的話:
一、 每星期至少犧牲六小時,作有益于社會改造的事業(yè)。
二、 每星期至少犧牲六小時,作有益于社會改造理論與辦法的研究。
三、 有收入時至少捐其十分之一作有益于社會改造的事業(yè)。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惲代英進入國民黨上海執(zhí)行部工作,參與領(lǐng)導(dǎo)“五卅運動”,大革命失敗后他參與領(lǐng)導(dǎo)了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郭沫若曾說:“在大革命前后的青年學(xué)生們,凡是稍微有進步思想的,不知道惲代英,沒有受過他的影響的人,可以說沒有?!?/p>
走進龍華革命烈士紀念地的監(jiān)獄,惲梅分享了爺爺被捕的故事:“那是1930年,他是在從事工人運動時被捕的,在老怡和紗廠的附近,正巧碰到‘抄靶子’的,當(dāng)時因為爺爺手里拿著傳單,身上帶著鋼筆,對方覺得他可疑,就把他抓了進去。”
被捕之后,惲代英化名王作林,聲稱自己是從武昌來上海找工作的失業(yè)工人,始終未暴露身份,在龍華監(jiān)獄中,他堅持用演講和文字繼續(xù)革命工作。
“浪跡江湖數(shù)舊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拼憂患尋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边@首獄中詩,就是惲代英所作。
1931年4月,惲代英的身份暴露,國民黨許以高官厚祿勸說他放棄革命,但惲代英并未因此放棄信仰。
“當(dāng)時奶奶到了獄中,看到爺爺身體很瘦弱,因為他當(dāng)時有肺結(jié)核,但是他還是很堅定,對革命的信念很堅定。奶奶就把父親的照片給他看了,爺爺就對奶奶說,一定要好好教育孩子,不管再苦再累,一定要把孩子培養(yǎng)好,他是革命的希望?!边@是惲梅從父輩那里聽到印象最為深刻的故事。
1931年4月29日,惲代英英勇就義,中國青年的楷模犧牲了,但他的精神被后人銘記。
(看看新聞Knews記者:邢維 陳瑞 李珂 王琳琳 王健慧 攝像:李維瀟 劉寬漾 呂心泉 編輯:沈佩佩)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