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高速發(fā)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年過得越來越輕松,但是農(nóng)歷新年那種濃墨重彩的年味,似乎正在漸漸變淡。明天就是小年夜,那么渴望重拾傳統(tǒng)年味的你,今天就跟著我們新聞透視的記者一起,去全城轉(zhuǎn)轉(zhuǎn),尋找最上海的年味。
尋找上海傳統(tǒng)年味的第一站,我們來到三林塘。三林塘,是中國龍獅運動之鄉(xiāng)。每逢春節(jié),龍獅隊都會在三林古鎮(zhèn)內(nèi)游街,奔騰跳躍,播撒興旺吉祥的寓意。伴隨著陣陣鑼鼓聲,游、穿、騰、躍、翻、滾、戲、纏……時而龍身彎繞擺頭甩尾,時而兩獅相爭,憨態(tài)可掬,精彩紛呈的表演贏得掌聲陣陣。圍聚在一起感受過年氣氛的三林居民看得津津有味,“是一個很好的兆頭,寓意著我們民族興旺?!?/p>
看完舞龍舞獅,可別著急離開,一旁的三林本幫館里,一桌傳統(tǒng)老八樣,已經(jīng)擺開了勾引吃貨的架勢。扣雞、扣蛋卷、扣肉、蒸三鮮、紅燒鳊魚、小蔥肉皮、咸肉扣水筍和扣三絲是三林本幫的老八樣,一路從元明傳承至今,老師傅李明福至今依然堅持著最傳統(tǒng)的手藝,本幫的"濃油赤醬"搭配淮揚菜的精細刀工,春節(jié)里的這餐團圓飯,讓吃客著實滿足。三林本幫館第四代傳人李明福介紹說,這老八樣和老早比并不走樣,這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去過浦東三林,再奔金山楓涇。糯米粉制成皮子,包上薺菜肉或者豆沙棗泥,封了口上鍋蒸起,就是地道的楓涇"圓團"。紅紅火火的農(nóng)家灶頭蒸出的圓團,再點上寓意吉祥紅火的紅色點點,便是過年舉家團圓時最好的招待。孩子們也都要穿上紅衣服,預(yù)示著紅紅火火。
逛完了郊區(qū),再去市中心尋一尋。張燈結(jié)彩的豫園,自然不能錯過。9米多高的卡通財神豬彩燈,手捧金元寶和福袋,憨態(tài)可掬地向大家送上新春的祝福。市民結(jié)伴逛豫園,年味十足。外國游客也沉浸其中,“這是非常傳統(tǒng)的味道,我可以從這里的每一處細節(jié)中感受到,尤其是當(dāng)我知道馬上就是豬年新年了。”
路邊的宮燈里也藏著秘密,全家一起猜燈謎,益智又有趣。邊逛邊玩之后,記得再順手帶回幾個"福"字,貼在家門口,給新年許下個小心愿。
走出豫園,還能去哪里找年味呢?答案是,菜場。
青鰻排成行,咸肉掛滿竿,香腸串成串,貼上紅紙的都已"名花有主"了。定做的腌臘品夠時間了,意味著年也就到了。寧海菜市場經(jīng)理李秀鳳說:“風(fēng)鰻是每年要做的,還有就是咸肉醬油肉,臘腸還有風(fēng)雞,這是老百姓每年要來做的?!泵耖g也有討口彩的說法:鰻鲞鰻鲞,滿屋子香。
菜場兜好,老字號的點心熟菜,也要記得買點回家。美新點心店門口浩浩蕩蕩的隊伍綿延近百米,香甜軟糯的八寶飯代表著甜蜜,現(xiàn)做的手工湯圓象征著團圓,這邊剛做好,那邊就賣脫銷了。有市民排了兩個鐘頭還沒有買到,也有市民一買就是四五十個八寶飯。
淮海路上的老字號光明邨大酒家熟菜也是人氣爆棚,手工蛋餃已經(jīng)限購,手工魚圓肉圓也是先到先買,每個人都是大包小包,滿載而歸。鴨子、鴨翅膀、烤麩和走油肉都是熱賣熟菜。
古鎮(zhèn)農(nóng)家、大街小巷、老店菜場,這些都是上海,年味濃了,要過年啦!
年味到底是什么呢?每個人也許都有不同的答案,是能在大年夜前趕上歸途列車,是在一年奔波后舉家團圓,是能有機會給父母敬杯茶,抱抱許久未見的孩子,是拿到好多好多壓歲錢,也可以是一場廚藝大比拼,回味兒時的樂趣。無論在你心里的年味到底應(yīng)該是什么樣,新聞透視都祝福大家,能夠如愿以償,過個有滋有味的幸福年。
(看看新聞Knews記者 應(yīng)冠文 梁蔚浩 邱旭黎 何曉 師玉誠 編輯:傅群)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